地区版

一位牧师的成长之路:从改变世界到光照小地方

江苏县城教会的张牧师在年轻时曾经去深圳一家教会侍奉。当时的他,年轻气盛,胸怀梦想,有一种改变世界的理想执念。他很努力,也很勤奋,在教会做了很多事工与服侍。张牧师本人也具有非常强韧的学习力与创造力,他自身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善于独立思考与理性剖析。正所谓我思故我在,他在反思之中获得了思想的觉醒,他在思辨之中赢得了心灵的淬炼。正如他给自己所写的侍奉宣言:以思索为灯,愿作上帝重用的仆人;燃烧自己,让生命之花在侍奉中尽情绽放。本来,他以为自己如此热心侍奉一定会得到心灵的平安与上帝的祝福。但一段时间之后,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被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

面对自己抑郁的症状,他开始停下来,停下所有的忙碌与侍奉,而是专注于聆听上帝最微小的声音,并倾听自己最真实的心声。经过休憩、停顿、思索、静默,他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就在于:“想要改变他人的想法太多,而雕琢自我的功课做得太少;在外面忙碌、繁乱的事情太多,而自我的心灵建设却是很缺乏;想要上帝为自己成全的事情太多,而与上帝独处、仅仅与上帝似朋友般交通的时间太少。”是的,他的“忙、乱”行动太多,而“静、默”的时间太少,以至于迷失了自我,也丢掉了与上帝同在的恩膏。一年以后,他回到家乡的县城教会,开始了自我觉醒的探索与沉思之路。

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妈妈说过,要往前走,就得先忘掉过去。我想,这就是跑的用意。”是啊,这是阿甘的人生格言:“忘掉过去的羁绊,向着新未来新方向新目标而奔跑。”这句奔跑的宣言也催促着青年时代的传道人不顾一切地向着理想的标杆而努力攀登。大城市的大教会,里面集中了一切优势资源,这对青年传道人来说是一个挑战自我、锻炼自我的绝好机会。在这里,他们是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视野开阔了许多,生命境界也不断拓展。虽然大城市大教会的侍奉令人羡慕,但是小教会的侍奉却是微光之中彰显上帝的恩膏同在。就在张牧师打算离开深圳大教会的时候,他神学院的的一位老朋友送给他这样一句话:“大教会之外的小教会就是窗外的世界。窗外,会让你看见不一样的风景;窗外,会让你的心灵有新的启发与幻想;窗外,会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远见更加辽远。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新的思想,迎接新的挑战,展望新的未来吧。”是啊,多么励志的临别赠言,当时的张牧师一直将这句话珍藏在心中,在感激好友的同时,这也是他踏上侍奉新征程的激励与鼓舞。

如今的他已成为牧师,也已成家有孩子。他在一次讲道时说:“我年轻时,遇到信徒问我家庭婚姻、教养孩子的问题,我会用高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来回答。我以为自己的回答很有学问,很有见地,可最后信徒还是忧忧愁愁地走了。可现在,当有信徒问我这些问题,我则是用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的经验以及圣灵的启迪来回答。我回答问题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而是触及信徒的处境与内心,这样信徒就得到了一份难能可贵的认同感,同时也在我这里找到了一种‘同路人’的安慰。”这就是一种生命的蜕变,也是上帝对他的陶造与雕琢之路。

如今,张牧师作为在教会侍奉摸爬滚打了数年的“老牧者”,他给年轻一代的告诫是:做传道人——神的仆人,必须有三个条件,那就是呼召、责任与坚持。上帝的呼召是做事的源动力,责任是做事的发动机,坚持是做事的定盘星。与此同时,他还对教会事工和信徒思想这两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希望教会在鼓励信徒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神学思想建设并不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不断推陈出新,让神学思想百花齐放,满足神之心意。张牧师也盼望信徒们对基督信仰有足够的信心,不可三心二意、左右摇动,这就是作为一个基督徒的信仰根基与信心基石。正如圣经所言:“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新约·雅各书》1章5-7节”

以前,张牧师一心想着要改变世界,如今他说:“我不是太阳,可以照耀到大地的所有地方;我只是一束微光,只要我身边的人感受到我的光和热,哪怕只有一个人因为我而有所改变、有所感动,那我就已经满足了。所以,弟兄姐妹们,不要想着到世界各地、到非洲去传道了,你只要带领身边的亲人、朋友信主就足够了。你也不要想着成为大有恩赐的讲道者了,你只要每天可以坚持祈祷、读经、灵修,让自己灵命变得越来越丰盛。因为你只有自己生命丰富,才可以分赐给他人一些灵粮。”

这正如赞美诗中所唱的:“不要等到能做大事才来发大光, 不要等到光能照远方, 眼前便有许多责任你能尽力量。 光照你所在小地方 ,光照你所在小地方, 光照你所在小地方。”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