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再思教会的小组事工

小组
小组

近一二十年,小组事工慢慢地开始在教会中流行了起来。笔者在小组事工方面的思考与服侍也是在这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大概是由于传道人的身份的缘故,笔者对小组事工的思考乃是基于牧会的实际的需要,想要借助这个事工来翻转教会整体的面貌。

当然,小组事工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刚开始,先有局部的尝试,等到经过若干年的尝试,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慢慢地将这个事工推广到整个教会。于是,我们的教会便从一个单单聚会的模式转变成了一个以小组的牧养为单位、注重彼此分享以及关系建立的小组型教会。

时至今日,笔者对小组事工仍然持肯定的态度,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者对这个事工更多了一些综合性的考量。

笔者不再以为小组事工是个万能的事工或完美的事工。也许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某种完美的牧养模式,小组事工也是如此。我们不该将复兴教会的希望寄托在某种牧养模式的基础上,因为这不仅十分可笑,更是十分危险。假如某种所谓的牧养系统能成为近乎完美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本身就可以取代上帝的地位,供应信徒的属灵需求,基督徒们就可以不需要依靠上帝的道与圣灵的工作竭力追求学像基督。这不就是将小组事工当成了教会的偶像了吗?

追求系统化是为了便于管理,但过度追求系统化的确有着很大的风险。这风险就是让人们在一种封闭的系统中不断地循环往复,以致让事工侵占了信徒的心灵,让信徒开始围着事工,而不是围着上帝在转动。

小组事工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我们不该过度推崇这个工具。相反,我们要充分指出这个事工有可能存在的不足,犹如预期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一般。笔者认为,小组事工的首要不足,并不是它本身的不足,而是弟兄姊妹们对其认识的不足。

小组事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事工呢?它与教会传统的事工究竟有何不同之处呢?如果我们只是从小组的聚会模式来判断,这种的差异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地方。相反,一部分的信徒还不太喜欢这样的方式。在这部分的信徒看来,小组聚会就只是换了一种聚会的形式而已,而且这种改变只是将原来的朴素的形式变成了一种“花里花俏”“华而不实”的形式罢了。什么破冰游戏,八大流程!聚会就聚会,何必这么麻烦呢?

关于小组聚会是否一定要有八大流程,笔者先不去展开。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个地方,而是在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理解小组事工。假如我们认为小组事工只是变了一个花样,显然是错误的。小组事工所改变的绝对不只是表面的聚会形式,而是传统教会的牧养理念。

传统教会的牧养理念就是牧者牧养信徒,而小组事工的牧养理念则是充分发挥组长的功用,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使信徒在教会中的参与度骤然上升,从被动地听道到主动地参与教会服侍,这不可谓不是一巨大的跨越啊!这是小组事工的优势,却也有可能发展成劣势。

虽然在这个事工中不少人得以被迅速崛起,但分享上帝话语的事工跟其他事工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如果一个平信徒没有上帝特别的呼召,也没有受过正规的神学教育,就盲然投入到分享圣道的事工中去,会不会有点过头了呢?

这不是说,平信徒的灵性就一定不如传道人的好,只是他们的功用似乎主要不是在分享上帝话语这一块。即便我们今天先不从神学上去论证平信徒讲道合不合理,单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属灵生命及才干比较老练的平信徒仍是少数,但小组事工的发展则有赖于大量的组长的产生。问题是,我们将一个慕道友培养成一个小组长并非只是透过几个课程便可以。这样很容易导致小组事工的不稳定,甚至到最后有可能出现极大的混乱。

笔者的意思是,从理论来看,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及牧养,让一个慕道友变成平信徒,再让他成为老练长进的门徒,甚至成为属灵的领袖,得人的渔夫。不过,这样的进展绝不是靠着一套公式,而更是需要依靠圣灵的大能,并且乃建立在上帝拣选的基础之上。换言之,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一个慕道友都能经过培训而成为教会领袖,可以说越是到更高的程度,所培养出来的人就越少。这种层层的裂变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加不易!

综上所述,小组事工若要上升到一个系统性事工的高度,就必须考虑更多的因素,健全整个的机制。比如,组长的培训及考核机制。这个不是上几堂课就领个证书的问题,而是需要经过比较规范的培训及各方面的考核再决定该成员是否能担任小组长的问题。这样做是为了保障整个的小组事工能趋于稳定发展,尽管这么做有可能会打乱小组裂变的计划,但我们若能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则对于教会长期的发展来说,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我们从目前教会的光景便可以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并不是每一个教会都适合开展小组的事工,小组的事工并不一定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信徒。在一些农村教会,老年信徒几乎占据百分之九十以上,有才干适合担任小组长的人实在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冒然开展小组事工,后续的工作很难得以跟进。除非我们先不将小组事工上升到系统性事工的高度,而是将其更多地看为是一种“功能性的事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对小组的发展作出硬性的规定,而当更多地因地制宜,容许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计划及不同的发展模式。比如,假如这个教会没有可以分享神话语的小组长人选,那么我们就可以有一些变通的方法,比如大家一起观看或收听牧者讲道的视频或音频,然后根据牧者的分享,请小组中的某位成员带领大家一起祷告。又或者除了听牧者的讲道外,我们也可以学习学习诗歌或让识字的帮助不识字的信徒,一起读圣经等等。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