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外教杀人事件反思教育真谛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民族,但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当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丑闻在让我们感到震惊与痛心之余,也让我们不断地反思“我们的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些问题究竟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亦或也折射出了某些社会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才配“老师”二字呢?读个学位,考个教师资格证,就能当老师了吗?我们培养老师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吗?只是为了满足当前形势下的应试教育的缺口吗?
可是,知识的增长并不代表品德的提升,教育缺口的满足并不代表教育事业的兴盛!为什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呢?难道不是因为“树人”比“树木”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吗?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树木便能自动成长,虽然也需要偶然去浇浇水、施施肥,但这点工夫根本就算不得工夫。“树人”就很不一样了。人非草木,也不是什么高级动物。人就是人,除了满足生理的需求,人更需要心灵里的抚慰,品格上的熏陶以及知识上的灌溉。作为一个老师,并非只是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当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只把教学当成一份工作,把提升学生的成绩与学校的知名度当成自己的业绩与使命。尤有甚者,一些所谓的教授更是利用导师的地位要挟学生听凭自己的摆布,这样的老师简单就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完全辱没了师尊的称号!
6月14日宁波工程学院一美籍黑人外教将该校一名大三的女生奸杀在通途路与世纪大道附近的树林中。作为新宁波人,我一听到这个消息便感觉到一阵莫名的震惊、心痛、烦躁及愤怒。原来杀人恶魔就在自己的附近,当晚女孩所受到的惊恐、无助、挣扎与苦痛似乎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可怖的画面。
事情发生后,经过网友的爆料,发现该外教根本就是个品行不正的伪君子,长期骚扰女生,多次被人举报,但校方居然没有出面干预,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在网友的留言中,除了表达对杀人外教的愤怒外,同时也表达了对涉事学校有关领导的愤怒,认为他们应当负起相当的责任!
在反省此次事件的过程中,有网友追溯导致这次悲剧的根本原因乃在学校在引进外籍教师的机制不够严谨,没有将外籍教师的品性问题考虑在内,以致于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倒不知不觉将洋垃圾也引了进来。当然,这样说,也许只是“事后诸葛亮”。当初在引进该外教的时候,不见得就有这方面的端倪,但即便如此,当该外教遭人举报的时候,校方为何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这样的恶行呢?
有人认为,教育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如此神圣重大的使命怎么可以交给一个没有私德心与公德心的人去完成呢?我们又怎么可以将这么富有青春活力的下一代交在那些道德败坏的人手中呢?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立德”,人人都成为了有德之人,社会才有诚信,经济才能繁荣。但是如果我们本末倒置,为了那些所谓的看得见的利益,而放低教育的门槛,滥竽充数,让那些无德之人败坏我们的人生信仰,那么我们就是在重重地抽打自己的嘴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一句名言,他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在获取知识之后能成为“真人”,但这个目标不是学生单单将书本上的东西背出来了就能达成的,更是要藉着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之间的美好的互动而达成!说白了,作为一个老师,你不能将这个尊称仅仅当成一个职业;你更不能以为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你才是人民的教师。因为在学生的眼里,他们将老师看得很高,很神圣。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老师的话甚至比父母的话更有权威。即是如此,作为教师,又岂能辜负学生与家长的一片希望,亵渎这神圣的职分呢?
品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本质上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德性文化,中国古代的圣贤们在教育弟子的事上,从来就是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并且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对于古人来说,“知识”并非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得来的“真知灼见”。学习的目的也不单单是为了获取信息或增加本领,而是透过获得真知灼见的过程而增进自己的人格。
不管我们怎样去理解“知识”,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应该让“知识”与“品格”截然分离,好比说,“知识”只是某种纯粹的信息,“品格”则是我们在生活中历练出来的美德。这样的理解不仅不符合中国古人对于“知识”的领悟,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什么?很简单。你说,“知识”与“品格”是分开的,那我就没必要去注重品格的塑造了。只要有高学位、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纵然没有好的品格,一样也能进入教育系统,进入知名的学校任教,那还有谁会吃了饭没事干,去勤勤恳恳地修身养性呢?“知识”是牟利的工具吗?只是某种纯粹的资讯,跟品行的塑造没什么相干的东西吗?只是外在的装饰品,以便让人投来羡慕的眼光,觉得有知识的人就是有品味吗?亦或说,真正的知识必须内化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必须成为我的信念或信仰的指引,引导我去践行出来,去过一个对自己,对别人更有益处的,更美的人生?
中国古代“四书”之《大学》中就有这样的理想,正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格物致知,也即透过跟万事万物打交道去从中探索隐藏在万事万物中间的“真道”,以便对道有真知灼见,到以此来归正自己的思想情感意志,再到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修为,最后再到实现后面的人生理想,乃是一脉相承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乃是以“道”为中心的,是一个从认识道,再让道来影响自己,提高自己,最后扩展自己的过程。遗憾的是,儒家认为人乃弘道非道弘人,道被人性所淹没的同时,人性也被神圣化了。问题是,如此一来,人们也将很难看到人性的另一面,甚至故意忽略这阴暗的一面,以致于陷在危机之中而不晓得该如何自拔。文中所提到的这个悲剧不正是如此吗?基督教的信仰是两面兼顾的。一方面承认人性中有美好的一面,因为人是按着上帝的形像与样式造的;另一方面也承认人性中有恶的一面,因为始祖的堕落将全人类都陷在罪里,人靠自己实在无法自救。这样一来,我们既要努力追求践行真道,又要常常提防人性中的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以德配师,德法兼备!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