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吐鲁番发现古代基督教壁画,有着怎样的故事?

新疆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往来于东西方的客商在此云集,各种宗教、文化也在此交融。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等遗址就是一座承载着多元文化的融合的艺术宝库。

吐鲁番的石窟造像开凿于高昌王国时期(公元499年-640年),前后历经七个世纪。虽然主要以佛教艺术为主,但涵盖了摩尼教、景教等等其他宗教的元素,体现了其多元性。

20世纪初,德国考古学家格伦威德尔和勒柯克在高昌古城遗址找到了一座废弃的景教教堂,并在遗址上发现了一副基督信仰题材的壁画。这幅画的左侧是位身材高大的男子,他身穿一件绿色的长衫,上身是一件带皱褶的宽大的外衣,两脚穿的是黑色的鞋子左手执黄色的香炉,一缕青烟呈波浪形缓缓升起。右手举于胸前,捧着一个黑色的圣水钵,而右面则是三名手持棕树枝的女子。

勒柯克认为其“保存着拜占廷教士特点”。而不少学者研究指出,这位男子应该就是东方教会中最低神职的“执事补”。按照景教规定神职人员必须:“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而壁画中的男子虽然留着胡须,但却头发浓密。说明他是一位刚刚走上侍奉岗位,从事辅助弥撒和读经的神职人员。

而从女子手中的棕树枝判断,她们是在举行“棕枝主日”的纪念活动。棕枝主日是基督教会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受难周的开始。根据四福音书记载,耶稣骑着毛驴进入耶路撒冷时,犹太民众认为救世的君王已经到来,于是手持棕榈枝,把衣服和树枝铺在地上,并高喊“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和散那”原有“求救”的意思,在此乃称颂的话)!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高高在上和散那!”耶稣于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走入耶路撒冷,体现了天国君王的荣耀。

因此无论东西方教会,都在会复活节前的星期天举行棕枝主日,以纪念耶稣基督荣入耶路撒冷。信徒也会仿效当年犹太民众的方式,手持棕树枝庆祝。而这幅壁画中的女信徒拿着棕树枝,表现了当时人们庆祝棕枝主日的场景。

当然据不少学者考证,这幅《棕枝主日图》的壁画是残缺不全的,人物场景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其全貌估计是一副宏大的,展现当时高昌景教徒庆祝棕枝主日的画面。就有人推测:“就像‘清明上河图’那样壮观的长卷式恢宏之作,更精彩的也许还有百十位圣人共同祈祷,诸圣相通功的画面。”

可惜的是,这幅珍贵的国宝,却被勒柯克盗掘回了德国,现藏于柏林亚洲艺术馆。而国内目前只能以复制品的方式,在疆吐鲁番博物馆展出。

而壁画不仅展现了当年景教徒的活动场景,更让人看到当年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多元文化并存、交融的场景,说明我国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宗教并存的事实。这幅壁画以及所在的景教教堂一般认为是出现在九世纪,但景教传教士早在公元五世纪就到达我国的疆地区,再深入到中国内地。因此基督宗教入华时间,其实远比景教碑所记载的贞观年间要早。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