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孙子兵法》是如何传播到西方的?

有个尚未证实的说法,一战战败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看到了《孙子兵法》,于是认为如果早20年阅读这本书,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了。

这个说法真实性已经无从查考,或许只是后人根据孙武的慎战思想结合威廉二世好战的行为,而创作的故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兵学思想的精髓《孙子兵法》在西方世界拥有影响力,据传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院校都应该将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

而如今《孙子兵法》被运用到商业、体育等领域,焕发者新的活力。那么这部典籍又是如何传到西方的呢?

这不得不提乾隆年间来华的耶稣会士钱德明(Joseph Marie Amiot)。他于1718年生于法国土伦,1746年在里昂被祝圣为神父,并于1750年来到中国。钱德明在中国生活了43年,并安息在这块土地上。他除了在北京管理教务外,就是从事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

他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儒家思想、中华古乐以及满蒙语言等等,为中学西传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学界誉为:“入华耶稣会士中最后一位汉学家”。钱德明对于中国古代兵学产生了浓郁兴趣,并开展了翻译活动。

钱德明精通满汉两种语言,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军事教材就是北宋时期形成的《武经七书》。钱德明根据满文教材综合汉文版本,择优选取其中的内容翻译,编成《中国军事艺术》一书。其中包括《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节译本)以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全本。此外还包括一些中国古代的阵法图等等。

1772年,钱德明翻译的《中国军事艺术》一书在巴黎出版,书的前言中写到:

“中国兵法公元前是中国将领编写的古代战争论文集,反想成为军官者都必须接受以本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附(笔者注:指中国武举),是当今皇帝的父亲雍正皇帝对部队提出的‘十诫’。有关中国军队操练、演变、服装、军队和军事装备的版画、插图。本书由在北京的传教士阿米奥(即:钱德明)译成法文,由德居尼先生审校和出版发行。”

从这段前言可以看出,《孙子兵法》等兵书在当时是武举考试的主要教材,对中国军事有着深远影响,钱德明的记录与中国古书的记载完全一致。

《中国军事艺术》出版后,立刻在法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尤其是《孙子兵法》更是被不少军事报刊推崇备至,这个法文译本直到本世纪仍在出版。不少西方军事家由此认识到,在古老的中国,同样有类似色诺芬、弗龙蒂努斯等等古典时期的军事思想家,这让他们对中华文化刮目相看。

值得一提的是,西方著名军事大师约米尼在钱德明的《孙子兵法》出版后不久出生。而当代学者认为两人不少军事思想存在相似性,比如重视备战重要性、强调情报的收集、采用军事外交以及集中兵力等等思想,都与孙武基本一致。

虽然无法确定约米尼的思想来源是否直接来自钱德明的《孙子兵法》译本,但如此巧合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