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悦读:斯塔克《基督教的兴起》(下)

爱心 气球
爱心 气球

悦读:斯塔克《基督教的兴起》(上)

悦读:斯塔克《基督教的兴起》(中)

五、出自理性选择殉道和牺牲

早期教会常遭逼迫,这是众多基督徒所了解的历史。然而,不少基督徒却勇敢地面对这些,尤西比乌写道:“有些人饱受鞭刑之苦,有些人在刑拘上四肢被拉伤,体侧肿胀疼痛,受尽折磨,还有一些人披戴上了会使手部脱臼、令人难以忍受的镣铐。然而他们忍受了这一切。”

斯塔克在书中说,在罗马人手下殉道的基督徒总数不到1000人,但他们的坚忍却极大地坚定了其他基督徒的信心,也深深打动了许多的异教徒。他们自愿接受折磨和死亡,而非抵抗和逃避,这就让外邦人看到了基督信仰的崇高,而信徒们总是充满盼望,因此死亡不是以死亡结束,而是归到耶稣基督那里,永远与主同在,真是好得无比。这样的见证新约圣经里我们也常读到,司提反殉道前的安详让逼迫他的扫罗深深震撼,而归主后的保罗在监狱中的喜乐和盼望也让我们看到了信徒的生命力量。

三世纪的时候,教会遭遇了两次大的逼迫,第一次是在罗马塞维鲁皇帝时期。他上任时执行的政策是,要将罗马帝国所有的信仰都统一到对太阳神的信仰上,这遭到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信徒的反对。这次大的逼迫之后,另一位皇帝德西乌斯又开始逼迫基督徒。当时,这位皇帝发现,罗马不再像公元初年的时候那么强大和独霸地中海,反而受到边境少数民族的攻击,士兵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英勇,整个帝国的道德处于败坏,体质也在下降。德西乌斯在寻找罗马衰败的原因,他认为这个帝国之所以衰败是因为没有尊崇自己的神,帝国各个地方都有神,却忘记了崇拜罗马的神,他就想发起一个祖先宗教仪式的复兴运动,好让罗马鼎盛时期的宗教再复兴。同时,那些不遵守罗马宗教习惯的人就会受到打压。许多基督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受难。

伊格那修在殉道之前,他写信给在罗马的基督徒同伴,说:“我写信给所有的教会,并且强调声明,在你们不干预的情况下,我的死是为上帝而自愿去做的。我恳求你们,不要向我表现出不合时宜的善意。让我成为野兽的食物,这是造就我通向上帝路途的方法。”

令人感动的是,他本有机会可以逃离,当时年岁已高,而且暗地里在罗马做官的基督徒也已经为他铺好路,但他没有逃,认为已经到了时间,因此殉道成为了他的一个呼召。他最有名的一段话是:“因此,我不仅能被称为基督徒,也表现得像基督徒……我的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我不再迷恋可朽坏的食物,而是渴望品尝上帝的粮,就是耶稣基督的身体……我渴望喝到他的血,那是永恒的酒……当我受苦时,我将在耶稣基督里得自由,与他一同在自由中复活……我是上帝的麦子,被野兽的利齿碾碎,因此,我可以被作为基督的纯洁之饼献上。”最后,他死于罗马斗兽场。他所在意的不仅是身前的荣耀,也在于死后的荣耀。在他殉道那天,众多信徒成群结队地去迎接他,以示尊敬。信徒们也去监狱看望和服侍那些被罗马人挑选出来要处死的人,给他们食物。

在现今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上,有一根埃及的方尖碑,被称为“无言的见证人”。起初方尖碑被放在斗兽场上,那是早期迫害基督徒的刑场,很多基督徒被拉进去,之后被老虎、狮子、大象等咬死踩死。因此,方尖碑是无言的见证人,让人想到早期教会的很多基督徒在拉着方尖碑时,被老虎狮子拖走并咬死了。

这并不是不理智的牺牲,而是甘愿选择如此,不想否认基督,并要为主作见证。基督徒们对永生的确信使他们能坦然面对死亡。但他们收获的不仅仅只有痛苦和耻辱,还有信仰的果实。这让很多人看到,基督信仰不是“搭便车”,不是随意对待为要得到祝福,而是献上自己的生命跟随基督,这让基督教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宗教,它的教义透过有血有肉的人类得以体现。这种信仰是超越种族、国家和性别身份的,也得胜了民族主义的狭隘和局限,走出犹太教的圈子,走出基督徒社区,走向普世,走到有需要的邻舍中间,这是基督信仰不断保持活力的原因,因为它的异象是“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如水充满洋海一般。”

六、总结

通过罗德尼·斯塔克的分析,除去上帝的带领、圣灵的工作和基督教教义的独特,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层面看到,基督教的兴起并非仅仅是一种基于纯精神或信仰上的一次集中爆发。相反的,基于社会学的研究表明,相当多数量的异教徒是在经过仔细的利弊权衡后才决定加入当时尚未壮大的基督教的。

而与许多宗教单纯追求信仰不同,早期基督教的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和情感的双向慰藉,更是以实际行动救助了遭受瘟疫折磨的人群。而且,基督教会担负了多重的社会责任,与受到罗马皇帝支持的异教不同,基督教是更为包容和提倡行动的民间宗教组织。信徒们不惜冒着牺牲的风险救助他人的行为增加了信徒间的紧密,而较高的生存率则进一步吸引了异教徒转向基督教。甚至,由于基督徒数量的增加,异教徒也不得不与基督徒建立新的社会关系,以重建自己在疫情后受到破坏的社交网络。基督教在疫情中扮演的积极救助他人、提供精神和情感的支持的角色,以及其建立的新的社会关系网络,都成为了这一宗教在日后不断壮大的重要因素。

读完这本书,我从社会学的层面看到了上帝的另一种工作方式。除了神迹式的显现,神也使用每一个跟从他的人,在具体的社会和处境中作光作盐,信徒们跟从耶稣的教导,将福音带给尚未认识耶稣的人,而且不仅仅是教义的宣讲,还伴随着关怀和服侍。基督徒们走到人群中,收养弃婴,照顾感染瘟疫的人,真实地爱着那些有需要的人,不分信徒与非信徒;而且,他们尊重女性,重视生命,这都彰显出了信仰的力量。在艰难的环境中,基督徒们甘愿与主一起背十字架,哪怕要牺牲生命,也不放弃信仰,他们是用生命去跟随主,这给我们很多的感动,让我们看到信仰是一种生命的跟随和效法,而不仅仅是知道教义和神学。

我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些对于此书的评论,特摘录两个,与大家共享。

(1)从社会学的视角来思考基督教的兴起,作者也许不是基督徒,但他从别样的视角作出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和教会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和启迪。”

(2)以前我们都认为基督教的兴起与胜利是上帝的安排,是一种必然。作者则想说,即便抛开神秘因素,基督教还是会胜利,这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基督教的本质决定的。 作者用案例和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数据的时候就借用别的宗教的案例并用社会学的方法构建模型。很多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所谓的模型很多也经不起推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拟构基督教兴起的历史。而且书上满篇都是“异教”,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研究者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教徒。

对于这本书的评论,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想更多了解,就去找一本阅读起来吧!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