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西班牙古老修道院为何收藏一个在中国失传的《三国演义》古本

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圣洛伦索王家修道院建立于16世纪,是一个集教堂、修道院、神学院、图书馆、宫殿、陵墓、慈善堂、学校等八大功能为一体的雄伟建筑群。其气势磅礴,艺术精巧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而埃斯科里亚尔图书馆位于修道院的西部出口一条长长的走廊上,收藏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图书和手稿,包括神学、哲学、科学、历史、文化等等种类的图书。最为古老的是一本是 1500 年前的拉丁文《圣经》手抄本,此外像马丁·路德、加尔文等改教家的著作,也能在图书馆里看到。可见其藏书不仅规模宏大,在内容上更是开放,打破了信仰的隔阂。

而在埃斯科里亚尔图书馆里,同样收藏了一些中文书籍,其中不乏已经绝版的珍本。

1936年,著名诗人戴望舒来到图书馆,他发现了一部在中国失传已久的《三国演义》古本。他称:“书名《新刊案鉴汉谱三国志传绘家足本大全》,首页题‘新刊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东原罗本贯中编次,书林苍溪叶逢春妹象’,有嘉靖二十七年钟陵元峰子序,序中有‘书林叶静子加以图象,中郎翁 叶苍溪镌而成之’等语。书凡十卷,二百四十段,每页十六 行,每行二十字,图在上端,两边题字,古朴可爱,惜缺第三、第十两卷耳。案《三国志演义》,除元至治刊 《全相平话三国志》 及嘉靖元年刊《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见存诸本,当以此为最早。”

只是由于西班牙内战爆发,戴望舒未能深入阅读研究,留下了终生遗憾。1952年,著名历史学家方豪神父也在修道院看到了这部三国古本,并做了简短介绍。但这个版本长期以来被中国学术界所忽视,一些学术工具书中,都未提到叶逢春的版本。

直到1995年,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井上泰山,通过中国诸家著录为线索,再次来到的埃斯科里亚尔图书馆经过不断寻找,终于发现了这个珍贵古本。在经过研究后,于1997-1998年,将这部书籍分上、下册刊行出版,从而让这个三国古本得以重现世间。而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了这套《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

叶逢春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与嘉靖壬午本都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版本,不少内容都与我们现在通过的毛宗岗父子的一百二十回本有着一些差异,尤其是没有明显的“尊刘贬曹”倾向。而叶逢春本在不少地方比嘉靖壬午本保留了更准确的罗贯中原著的信息,对于《三国演义》的深入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那么这个三国古本为何会在中国消失,而在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收藏呢?在中国古代,小说属于不入流的书籍,不会得到官方与藏书家的关注,不会作为藏书的选择。而在毛宗岗父子的三国出现后,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就成为书商印刷的首选,明代的一些三国版本不再印刻,加上藏书家的不重视,在中国失传也就成了必然。

此外,满清的文字狱禁毁大量书籍,也导致了不少中国古本的消失。这是叶逢春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在中国失传的可能因素。

明朝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一些耶稣会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传福音。如同利玛窦一样,他们都拥有广博的学识,喜欢阅读书籍,来到中国后,都会学习中文,购买中国图书。

据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研究者称,当时有位叫Gregorio Gonzalvez(未能查到他的中文名)在东南亚、中国等地宣教,并在澳门牧会。他购买了一些中文图书带回欧洲,将其赠送给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而国王十分重视这批中国图书,就将其收藏在了修道院的图书馆里。而这批图书中,就有叶逢春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明朝中晚期,这个版本在中国是得到流传的,可以轻易买到。

一个古老的《三国演义》版本,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消失了。可由于Gonzalvez这名传教士一次购书,将其带回了欧洲,并收藏在修道院图书馆直到今天。这个传奇故事再次说明,当年来华的耶稣会士不愧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甚至还为中国保存了一些珍贵古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