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追求神迹、陷入困顿的他,是如何重回教会的?

小森弟兄出生在沿海一个小岛上,世家都以打渔为生。小时候尽管日子过得清苦,可全家其乐融融,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可是当他上初中时,家里突遭变故,其父母相继过世,留下他与姐姐相依为命。小森酷爱读书,学习成绩也不错。姐姐也不希望他就此荒废学业,于是就早早地来到城里打工,以供弟弟上学。而小森也不负众望,成为村里最早的大学生之一。

大学毕业后,小森到社会上打拼,可是他发现自己虽然是大学生,可是比他优秀的同龄人太多了,加上没有家族背景,很快就沦为普通的打工者。这段时间他情绪十分低落,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那年圣诞节,他在街上闲逛时走入一间教堂,而当天牧者的讲道正好说中了他的痛点,于是当场就感动得哭了出来,并在布道会结束后接受了呼召,走上讲台决志信主。

信仰让小森变了一个人,满脸愁容的他开始出现了笑容,工作状态也变得很积极,不久就因着出色的业绩升职加薪。他更是热心教会事工,青年团契、查经班、接待组甚至教堂的厨房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小森不仅每日读经,还阅读了不少神学书籍,经常收听网络讲道。在那时候,我们这里和对岸的关系不错,两地教会也有不少交流。可同时一些异端也借此渗透,在教会兴风作浪。有次小森接触了一位对岸的所谓传道人,他给小森看了一些极端灵恩派的书籍。而小森的原生家庭是渔民,他们普遍十分迷信,喜欢寻求各种牛鬼蛇神之事。极端灵恩派的思想,正好唤起了小森的文化基因,把神迹作为是否属灵或蒙福的依据。

此事以后,小森对于所在教会感到厌倦,觉得这里只有干巴巴的讲道,而没有什么令人振奋的神迹发生。这样的教会没有圣灵同在,于是就离开去了一个极端灵恩派的聚会点。小森在此与大家聚会时总是又跳又叫,寻求“圣灵充满”。大家也以能说方言,行各种神迹为荣,他就在这样的氛围下,逐渐迷失了。

小森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姐姐更是一再催促他赶紧找对象。可是由于家境不好,赚的工资无法买房,恋爱一次次地失败,这让小森更加痴迷于神迹,希望哪天发生奇迹,会有姐妹嫁给他。可是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是孑然一身,神迹没有出现。而且他所在的公司这两年效益不好,开始大量裁员,人到中年的小森自然被清理出门了。

连续的打击让小森万念俱灰,认为上帝对他不公平,自己十多年都在恒切祷告,寻求神迹,可不仅一无所获,现在更是陷入了困顿。于是他不再去教会,“抗议”上帝的不公。尽管离开母会多年,可那里的肢体并没有忘记小森。听说他失业了,有位姐妹就为他找了一份送餐员的工作。虽然收入不高,工作上也辛苦,但至少可以维持他的生活所需。

得到肢体帮助后,小森又回到了刚开始信主的教堂。有次牧者在讲道时指出,我们很多人喜欢追求各种神迹,却忽略了最大神迹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改变。此时小森如梦方醒,有一股暖流进入心间。他突然意识到:是啊!我原来是个很自卑的人,但信主后让我的生命改变了,这就是最大的神迹。这十来年我都走了弯路,没有意识到主一直与我同在,我一直都生活在神迹里。

从这天起,小森又恢复了开朗的性格,教会又出现他那忙碌的身影。尽管我不清楚他今后的事业以及婚姻的情况,但相信真正明白真理,生命再次翻转的小森会有一个蒙主喜悦的人生。他的见证也足以警示我们,不要去追求那些神神叨叨的神迹,而忽略了上主在我们身上的恩典。请记住小森对于十几年灵程的总结,信主后基督就与我们同在,我们都生活在祂的神迹里。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