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话”闽南圣徒——毕腓力牧师
毕腓力传教士(中国画) 作者:周旻(平和人)
毕腓力(?-1913),美国基督教归正教会传教士,1885年到闽南地区传教,1887年至1915年在基督教会创办的寻源书院任主理。
毕腓力传教士著书颇丰,于1904年出书《中国纲鑑撮要》,1909年出书《In and About Amoy》,是一本出名的介绍当时厦门风情习俗的书。
上图是厦门英华书院主理毕腓力牧师(中戴帽者)与学生合影(网络照片)
1810年,毕腓力著有《厦门纵横》一书,书中介绍说:“(中国)整个沿海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地方,比这个小岛拥有更为有趣和动人的故事了。”更具体地指出那块“为海水冲击”而发声的石头,就在今美华海滩。
毕牧师似乎对于奇异且具有风险的大石头特别有兴致,他曾记载说,1908年3月22日,一群上岸到厦门游玩、喝醉酒的德国水兵,来到旧称白鹿洞景点所在山上(注:现在的厦门第一医院后山,曾为厦门景点)。这群醉汉居然一齐用力,将山上的一块风动石推翻,使之滚落山中。不过靠人力即可推翻的石头也太危险了。这个风动石照片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藏。
此外,毕腓力在他的另一著作《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的城市的史事》一书中介绍厦门原是昔日中国第一个出口茶叶的口岸,“tea”这个字就是起源于厦门方言的“te”字。17世纪初,中国开始通过海上运输进行的全球性茶叶贸易中,厦门正是海上茶叶贸易之路的起点。不仅如此,厦门还曾是唯一的对台口岸,台湾的茶和饮茶的习惯,都是经由厦门传入。
毕腓力在《厦门纵横-一个中国首批开埠城市的史事》一书中写道:“作为商业中心,厦门的地位始终很高,至少到了1900年,其茶叶出口还占很重要的第四位,一大部分茶叶是从台湾运到厦门,并在厦门转口……厦门港最兴盛时期,商船一次运出1000吨茶叶到旧金山、温哥华或纽约,并非罕见。迟至1905年,太平洋邮轮一次还载过七八百吨茶叶。”1858一1864年间是“厦门港最兴盛时期”。此外其还表示,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茶”。
毕腓力牧师在闽南传教达30年,直至1913年去世,安葬在鼓浪屿内厝澳崎仔尾传教士公墓。
参考资料:
1、《美国归正教在厦门1842—1951》,2013年9月初版一印,作者:(美)杰拉德·F·德庸。杨丽、叶克豪译。
2、 周旻绘著:《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