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模式很早之前就有教会在开展。疫情期间,当传统教会模式发展受阻时,很多教会考虑尝试转型做小组,一时间在教会也开启了一段小组潮。小组模式各具特色,要想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会的小组模式,其实是需要教会结合自身情况多方面思考和探索的。
S市一间教会做小组已近五年,2018年教会尝试改革,教牧同工开始全面推进教会小组模式。秋牧师(化名)介绍,他们没做小组之前,教会主要以团契小组为主。这期间他们遇到很多现实的问题,如教牧人员不足,做了很多重复的工作,最终传道人忙得不可开交,信徒也没能全部顾及到,甚至有的团契小组人还越做越少。
基于以上情况,秋牧师打破了教会传统团契小组模式,开始做精细化细胞小组。堂会以牧区为主体分了青年、成年、中年、壮年、乐龄五个牧区,几乎将所有信徒覆盖在内。在“人人被关怀,人人关怀人,人人被牧养,人人牧养人”的使命异象下贯穿“先关怀再牧养”的理念。
秋牧师花费了更多年的时间去研究小组,学习小组模式,为找到适合自己教会的小组方式。秋牧师说,做小组首先带领者要有对其异象的理解,且有坚定的意志;其次,要有成熟的理念,特别是教会初期尝试做小组的时候,只是照搬别人的模式不一定能做下去;再者,他还提到小组的使命异象,要常常提出来,烙印在信徒的生命里;最后,让所在小组的人员有所学习有所得着,针对各小组特点开展相应学习,信徒生命得建造、生活得成长,婚姻家庭、工作育儿等等与信徒息息相关的都应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学习。
他强调细胞小组就是要活跃,不活跃就死掉了。他们每年至少有三次大中小型活动,分别对应的是教会整体,单独牧区,和各个小组进行开展。保持各组之间、牧区之间和小组与教会之间联络互通。小组活动促进了信徒之间情感的连接。同时,秋牧师也分享了他们教会转型做小组的更多好处:疫情之下,增加了信徒对教会的委身和参与小组活动的稳定性。当很多教会因为疫情经历信徒流失、教会萎缩时,他们不减反增,开放聚会后又增添了几个小组;同时因为疫情导致实体聚会暂停,网络聚会兴起,异端邪教也藉此机会占领网络空间,导致很多信徒误入歧途,但他们因为做了小组,充分做到了统一牧养,上传下达,即便有信徒误入,领受了不同的信息,他们也会及时和组长反馈,教会也能及时知道情况,以此就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对于做小组,很多教会有一个担忧点就是——分裂。严重的话会给教会带来很大的伤害。秋牧师分享了他们之前的一个案例。教会以前在各个区域成立了祷告小组,有的区做大了,人数多了,不愿意裂变,就成了一个聚会点,慢慢地就脱离教会了。基于此次经历,他们在对小组长管理的理念上,突出了“组长是教会的组长,导师是教会的导师,管理小组是教会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有一天带领者要走了,必须把小组交出来”。在此期间,组长和导师要听从主任牧师调动,壮大了必须要分,每个小组不允许超过15人,不是自己的组员不要放在群里,这样处理对小组自身发展和信徒成长来说成效显著,信徒分出去还可以加人到合适的小组里。
秋牧师所在堂虽然开设小组已经五年了,但教会也有少部分信徒不在小组里,各种因素都有。秋牧师说,小组是教会目前整体的一个基调,但不会因为信徒不想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进入小组,就忽略了该信徒,牧者同工会积极组织安排探访没进入小组的信徒,对他们慰问关怀,尽量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合适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