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圣地西奈山的历史与见证

西奈半岛是连接亚洲与非洲的一个三角形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其经历了数千年的动荡。而在这个半岛上,却有一座西奈山被三大亚伯拉罕体系宗教,视为共同的圣地,上面的圣凯瑟琳修道院更是举世闻名,那么她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西奈山或作西乃山,亦称何烈山,又有人称为摩西山,这是一座花岗岩山峰,位于西奈半岛中南部,海拔2285米,是西奈半岛中南部第二高峰。山的西北方是一片大平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好地方。山的附近有四条溪流并许多水井、水泉,可供应充足的水源。此山山势陡峭,少有草木,不易攀登,不少朝圣者、游客到此都“望山兴叹”。

在历史上,上主的仆人摩西带领着以色列人摆脱在埃及所受的奴役。他们过红海,经玛拉、以琳之后,来到西乃山下扎营。此时,摩西受到雅巍的呼召,到西乃山上接受神与选民立约的“十条诫命”,作为选民必须遵守的戒律。这件事在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的心目中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不少人因而将西奈山视为圣地。

公元四世纪,归信基督的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在此修建一座教堂。六世纪时,在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大帝的支持下,教会在当年摩西看到荆棘火焰的地方,修建了圣凯瑟琳修道院。原来根据教会传统说法,著名的圣女凯瑟琳在公元300年左右殉道后,被安葬在西奈山,因此修道院就以她的名字的命名。

圣凯瑟琳修道院外观呈长方形的古城堡,为拜占庭式风格。她围墙长300米,高15米。修道院内设有7个祭坛。主教堂的墙壁、柱子、屋顶、大门都有栩栩如生的古代帝王、圣贤、鸟兽鱼虫、花草水果雕刻。教堂内黄金镶嵌的祭坛,仰卧着耶稣和圣女凯瑟琳的铜像。

修道院的圣物为两只银匣内盛着凯瑟琳的头骨和手骨,只有每年的12 月第一个星期向前来作弥撒的人们展出。如今这座修道院仍是基督徒重要的朝圣地,每年吸引着不少信徒前来。

目前圣凯瑟琳修道院由西奈正教会负责,他们原来属于耶路撒冷正教会,但随着朝圣者与修行者增多,逐渐形成了自治状态,并于1782年成为自治教会。

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图书馆保存大量古籍,共约5000 册。包括阿拉伯文、希腊文、波斯文、埃塞俄比亚文、拉丁文、古叙利亚文、亚美尼亚文、科普特文等等12种文字的典籍。而最为珍贵的,当属圣经的西奈山抄本的残卷。

这个抄本写于公元331年,于1844年被德国考古学家康斯坦丁·蒂斯琴多夫在修道院的故纸堆发现。但如同中国近代许多文物一样,她不幸被英国、俄罗斯等国考古学家或文物贩子盗运,分散在埃及、俄国、英国、德国等四个国家。学者麦克肯迪里克指出:“这套已有1600年历史的作品犹如一把钥匙,让我们更加了解早期基督教的发展史以及《圣经》一代代传承的第一手资料。”

西奈山上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在1600多年的时间里饱受沧桑,其经历了阿拉伯铁骑、十字军东征、奥斯曼统治、拿破仑入侵以及现代的中东战争。可外部世界再如何动荡,她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一处圣地。并于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