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能听到身边的人提起传承的话题。笔者在走访教会的过程中,也会听到部分牧者讲述,“信仰传承是当下很多教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之一”。为何传承这么难?
提到传承,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家庭信仰传承,二是教会传承——是否有接班人。本文主要通过一些故事和分享谈一下家庭信仰传承的问题。
一位从小出生在东北的X牧师,到他这里如今是第三代基督徒。他出生在一个大家族里,他说整个家族中和信仰相关的群有三个,一个是教职人员侍奉群,有28个牧师,长老7个,还有一些传道人。另外两个分别是参与教会诗班等团契服侍的群和平信徒群。
即便如此,X牧师却说其实他们家族的信仰传承做的并不好。到他这一代,才出来他一个牧师。他的大姨三姨虽然都是牧者,但子女通常是把妈妈送到教会,自己就走了。而有的虽然参加聚会,甚至参与到教会的服侍中,但也只是一种习惯式的信仰,缺少个人与神之间生命的连结。
在他看来,牧者家庭的信仰传承是更加艰难的。他分享了自己母亲的故事,姥爷和姥姥都是牧师长老,文革时期信仰上经历了很多逼迫,给家庭带来的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母亲小的时候,姥爷经历批斗劳改,姥姥一人带着四个孩子,经历生活的打压同时也遭遇着各类人的歧视与伤害。
一次姥姥与来抓姥爷的人争辩,母亲兄妹几人趴在门口看,最小的舅舅不慎掉到了旁边的炉子上,“后脑勺到腰,全部烫伤了”。家人赶忙送去医院救治,因被划为“黑五类”,医生不给看,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位姊妹医生提供帮助。
这场灾祸导致舅舅一直体弱多病,家族都是一米8的大高个,但他的舅舅长到一米六左右就不长了,五十多岁时就因为尿毒症去世了。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母亲心灵深处不可愈合的伤疤,每每想起来都是不解和埋怨——这也拦阻了母亲与神的关系。
因此,母亲是极力反对他读神学、走侍奉道路的,只是希望他做个平信徒。但因为他从小在姥姥姥爷身边长大,经常听姥爷讲述他的信仰经历和故事。虽然对神也有过不解甚至气愤,但他还是被姥爷的这份信仰深深触动。最后,他和姥爷的一次对话,让X牧师的想法彻底转变,对姥爷的信仰多了份敬佩与向往。
“您的胆子也太大了,毕竟文革刚刚结束,宗教信仰自由还没恢复,您就开始组织聚会,不怕政策突变,再判您十年劳教吗?”我说。
姥爷笑了笑:“若不是上主保守,我的命不丧在草原上,也断送在红卫兵手里了,既然上主不召我回去,我岂有不做工之理……”
我抢白道:“您被判劳改也是因为信仰的缘故啊,您要是不信耶稣,何来十年牢狱之灾呢?”听了我的话,姥爷一愣,顿时语塞,显然,他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停顿了片刻,姥爷口诵一谒,以解我心头的疑惑:
耶稣代赎天人和,基督宗教包容多。
历经大难和为贵,我辈堪磨少干戈。
是是非非皆因果,凡夫俗子奈若何?
上主允许存美意,只需信靠福泽多。
这谒子太有深意了,以我当时的灵性水平还无法全部领悟,才二十岁的我只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本段引自X牧师撰写“牧师传奇”连载文章)
就此,读神学走侍奉道路的心志从小就在X牧师的心里种下,姥爷也非常支持他走这样的道路,帮助他去劝说他的母亲。但对于母亲的经历,他也不知该如何安慰与劝勉。
有时代的背景让身处那个时代的信徒牧者以及他们的家庭经历了异常的艰难。如今时代已经变了,但牧者子女的信仰传承依然是一大挑战。
一位做教牧辅导的博士讲述当下牧师和子女之间的一种关系:牧者因其身份原因,常常是在教会的时间多过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手机24小时开机,信徒有需要随叫随到。对于家庭和子女的陪伴是很少的,这让很多牧者的子女产生反感。
他提到一个小故事,一位牧师的孩子,经常管他的爸爸叫牧师,而不是爸爸。因为他发现,每次在教会去找爸爸时,他爸爸总会说等会、等会。但一有信徒敲门说牧师,他立马就说快进来、进来。于是这个小孩子知道了爸爸会拒绝,但牧师不会;爸爸会生气,但牧师不会。他一有什么事敲爸爸的门,就称呼他为牧师。长此以往,如果身为牧者的父亲不能很好的同孩子解释,照顾到孩子的需求,那么孩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信仰与神之间的关系的建立会如何,是需要牧者父母去思想的。
上述,无论是因为特殊时期的遭遇让子女产生对信仰的误解,还是当前侍奉者在家庭与服侍中的失衡,都只是信仰传承阻力的一角,还有很多情况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做好传承,稳固后代信仰,是当下家庭和教会之重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