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这座小岛,为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博登湖是位于德国、瑞士、奥地利三国交界处,此地风景旖旎,气候宜人,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在湖中有一座叫赖兴瑙的美丽小岛,让博登湖举世闻名。
赖兴瑙岛为博登湖上最大的岛屿,面积4.5平方千米,岛由冰川岩石和受冲刷的碎石堆积而成。科学家指出:“博登湖水对气温起着均衡的作用,加上阿尔卑斯山焚风的正面影响,由此使得赖兴瑙岛上的气候温和,晴天的数量特别多。”人们在岛上种植了不少鲜花,整个岛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为一座美丽花园。加上其气候宜人,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到这座美丽的小岛。
而让赖兴瑙岛举世闻名的,乃是岛上古老的教会建筑。早在中世纪初期,本笃会就来到此地修道。公元529年,意大利人圣本笃来到卡西诺山,在这座山上建立了修道院。圣本笃制定了《本笃会规》,强调修道士团体自给自足,共度团体献身生活。会规比较严格、但反对极端的苦修,从而建立了本笃会。
本笃会拥有强烈的福传热忱,公元八世纪初,有“日耳曼使徒”之称的本笃会传教士卜尼法斯,来到了日耳曼地区。他曾在崇拜陀尔神的日耳曼人面前,当众将一颗代表陀尔神的大橡树砍倒,以此引导日耳曼人信奉基督。基督信仰就此在德国开始传播,并最终成为其主流信仰。
公元724年,本笃会修道士来到赖兴瑙岛,在此修建了第一座修道院(赖兴瑙修道院),她位于岛的北部,由746块石头组建而成,框架外部则是木制结构,体现了中世纪早期的建筑风格。建城后立刻成为赖兴瑙岛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当时西欧享有盛誉。
公元9-11世纪时,赖兴瑙修道院得到不断拓展,出现了一座座附属教堂。圣玛利亚和圣马尔库斯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圣乔治教堂等。她们都是中世纪建筑的杰作,其壁画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是赖兴瑙岛教会艺术的代表,她建于公元799年,为罗马巴西利卡风格的三堂圆柱式大教堂。虽然因为火灾等原因,教会曾经遭到破坏。目前教会的墙壁上,仍保留着些许加洛林复兴时期的壁画,让人一睹中世纪艺术的特点。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在15世纪时增建了红瓦尖顶,同时对内部进行了巴洛克艺术的装饰,从而增加了教堂的美感。因此成为赖兴瑙岛上的地标建筑之一。
2000年,“修道院之岛赖兴瑙岛”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赖兴瑙修道院是一座伟大的本笃会修道院,是中世纪早期宗教和文化的杰出代表。赖兴瑙岛上现存的众多修道院建筑保留着了历史不同阶段的重要建筑元素,是9世纪至11世纪欧洲中部修道院建筑发展历程的集中体现。赖兴瑙修道院是10世纪和11世纪欧洲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中心,在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修道院内恢宏的壁画和灯饰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