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世俗之笼:自由的假面

于某些深邃的神学家眼中,世俗主义非但不是宗教的退却,实则是宗教演进之洪流中不可逆转的壮丽篇章,是历史必然雕琢出的璀璨成果。他们认为,往昔的基督徒,犹如茧中蛹,长久地蜷缩于宗教的束缚之下,而今,随着时光的洗礼与心智的成熟,我们终得以破茧而出,宣告着自由成年的辉煌时刻。 

然而,世俗主义所承诺的解脱与自由,是否真正如其所愿地降临于我们心田?它是否仅仅以浮华的表象作为诱饵,而实则未能触及灵魂深处的自由?这些问题,无疑值得我们深入思索与灵魂层面的反省。因此,我们应当穿透世俗主义的表象迷雾,审视自由的本质真谛。我们究竟是被世俗主义所描绘的枷锁束缚,还是本就拥有着未被发掘的内在自由之光?在这样的探索中,我们或许能发现,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外界的赋予或剥夺,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觉醒与超越。

从字源学的视角深究,“世俗”(Secular)一词,其核心在于“世界化”(worldly),它揭示了与神圣、超自然领域相对的人间烟火气。更深刻地剖析,世俗化进程意味着挣脱宗教神圣性的束缚,不局限于教会或特定宗教的框架之内。世俗主义者视角下,基督徒常被描绘为被教会和传统宗教观念紧紧束缚的群体,他们则自诩为那股能够解放这些“囚徒”的力量。

然而,这一论断是否站得住脚?基督徒真的如世俗主义者所言,是被动困守于教会高墙之内吗?抑或是他们主动选择了一条道路,将纷扰的世俗世界暂时置于教会圣洁氛围之外,以寻求心灵的净化和信仰的坚守?在这一问一答之间,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究竟是谁在囚禁中挣扎,又是谁在舍弃中寻觅?

我认为,真正的答案并不在于外界的评判或标签,而在于个体内心的选择与觉醒。无论是世俗主义者还是基督徒,都应在尊重彼此选择的同时,深入探索自由与束缚、归属与超越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发现,真正的囚禁与自由,并非由外界环境所决定,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认知与态度。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基督徒自豪地宣称,他们是从纷扰世界中被拣选而出,又肩负使命重返世间,成为光明与希望的使者。在基督那作为大祭司的深情祷文中(约翰福音第十七章),我们窥见了祂对世俗主义挑战的深刻回应。教会这一神圣共同体中,个别成员对现状的微词,绝不应被误读为整个群体的心声。世俗主义应当正视,在神面前,无人能逃避那必然的对质,人与神之间那不可分割的纽带,是任何力量都无法割裂的。神不是可以被随意选择接受或拒绝的对象,祂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力量,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或许可以选择忽视祂、抗拒祂,但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我们自己陷入孤独与迷茫之中。唯有敞开心扉,勇敢地面对神的面,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安宁。当一个人决意将自己全然交付于世俗,扬言与神无关之时,他终将悲哀地发现,自己已深陷于无自由、无盼望的荒漠之中。这,是他主动放弃了作为慈爱天国子民的高贵身份,转而成为世俗暴政下卑微仆役的代价。他背离了生命之泉的涌动,亲手挖掘了那些干涸、无法蓄水的浅坑(耶利米书2:13),正如古以色列民,当他们拒绝成为神的子民,转而寻求异邦的庇护时,最终却沦为了外族的奴隶,失去了自由与尊严。

基督徒深信,神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至高主宰,这份信仰的委身,构筑了他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基石。在这样的信念之下,我们可以坚定地宣告:尽管人可以出于种种理由舍弃宗教的外在形式,包括那些承载基督教虔诚精神的宗教仪式与教会的严格规条,但人内心深处那份对神的敬畏与追寻,是永远无法割舍、无法逃避的。

正如伟大的诗人所吟唱:“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哪里逃、躲避你的面?”(诗篇139:7)这诗句深刻地揭示了人与神之间那种无法割裂、无处不在的联系。神的存在,如同空气一般,弥漫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无法将祂从自己的生命中彻底驱逐。

世俗主义者不满于教会的道德规范、宗教关怀,以及对行为的严格要求,认为这些都是压抑的束缚。他们选择离开教会和神的光辉,但最终发现,他们并没有找到自由的天地,而是步入了一个更加封闭和黑暗的自我空间,因为他们拒绝了世界的光明。就像一个人在家庭争吵后愤怒地冲出门外,却在门砰然关闭的瞬间意识到自己并未站在门外,而是被困在了一个没有窗户的黑暗储藏室里。

世俗的诱惑虽大,却终是虚幻泡影;唯有坚守与神的盟约,方能寻得真正的自由与希望,成为那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的受益者。

耶稣曾向那些跟随祂的人承诺,他们将不会在黑暗中行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世俗主义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它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由。我们的救主从未让我们被困于狭小的空间,相反,祂解放了我们,并赋予了我们真正的自由。这自由让我们得以在青草地上休息,在溪水边安歇,享受神所创造的美丽与善良,而不落入世俗的陷阱。

基督徒不是愚昧之人,我们不会放弃真正的自由去追求世俗主义所提供的有限自由。我们珍视并坚守信仰,因为它引领我们走向真正的光明与自由。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上海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