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慕拉第:上帝的使者 带着爱来到中国

慕拉第
慕拉第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翻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在中国基督教历史中曾经涌现了很多传奇人物慕拉第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她是美南浸信会最初差派到海外的女性传教士之一,于1873到达中国山东,在登州传教38年,终身未嫁。

慕拉第和她的故事,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但她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英雄,她是上帝的使者,带着爱来到中国。她孜孜不倦地传扬福音,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耶稣,归向耶稣。对基督福音在山东的传播,她的贡献不可磨灭。

飘扬过海来到登州

肩负着上帝的使命,1873年10月7日,美国基督教新教女宣教士慕拉第(Lottie Moon)穿越浩瀚的大西洋来到中国山东登州,参与妹妹爱德蒙尼亚的事工。不久妹妹因病回美国,慕拉第仍然留在登州。慕拉第在中国近40年,她留下一句名言:“如果我有一千条性命,我会全部给中国的妇女”。

慕拉第于1840年12月12日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Virginia)州一个富裕的浸信会家庭。她的家族拥有一千五百英亩地的种植园,雇佣黑奴种植烟叶。慕拉第的父母都是基督徒,她从小受到信仰熏陶,14岁进入女子神学院读书,18岁受洗归主。慕拉第21岁即获得硕士学位,是美国南方第一位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女性。家庭环境和天资给慕拉第铺好了成长的道路……然而,圣灵感动她,让她到遥远的中国去传扬福音。1872年,慕拉第的妹妹爱德蒙妮亚成为浸信会第一位单身女传教士被派到中国,1873年,慕拉第也被批准为海外宣教士,被派往中国的山东登州(即今天的蓬莱,后来又去平度和黄县开辟新教区),那年她33岁。

让中国妇女走出家门

慕拉第刚到登州时,在一所教会办的女子学校任教,之后她又开办了多处女校和男校。慕拉第在办学和下乡传道过程中发现,中国妇女有自小缠足的习惯,而且女人以不出家门为“贵”。慕拉第认为,这种习俗是对中国妇女人权的禁锢,应该解放她们。1878年,慕拉第在她创办的女校中率先兴起反缠足运动。她在办学中全力吸收那些不缠足的女孩入学,并以放足作为优先入学的条件。另外,慕拉第还向妇女大力宣传裹脚的害处,劝说她们不缠小足,鼓励大胆放脚。同时,耐心做家长工作,鼓励女子走出家门,接受知识,增长见识,争取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慕拉第在登州开办现代女子学校,在妇女中开展反缠足运动,冲击了中国几千年来重男轻女的陋习,使女性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成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

登州已成为我的家

传福音是慕拉第来中国的大使命。慕拉第知道,要想让中国人认识耶稣,接受福音,首先自己要改变在他们眼中的印象。她刚到登州时,老百姓向她吐唾沫,扔石块打她,喊她“鬼子娘们来了!”有时像对待乞丐一样追赶戏弄她。为了能让这个陌生的世界容纳自己,慕拉第首先学会了蓬莱话。在服饰方面,慕拉第也尽量避开西方风俗,穿上了中国宽大的蓝色棉布大褂,袖口镶着带花的牙子,头发也挽起了簪,“有时候能和中国妇女挤在一铺炕上”……为了讨周围人的喜欢,慕拉第总是在自己的家门口放几块饼干、糖块什么的吸引过路的孩子,通过孩子再慢慢接触他们的家人。周围的人逐渐觉着这位外国女人并不像流传的那样可怕,慢慢消除了戒心,主动与慕拉第亲近,不再称(喊)她是“洋鬼子”,而是叫她“饼干太太”、“饼干姐姐”。慕拉第对中国的印象和感受,也不再是“冰冷”的异国他乡。福音的种子,随着人们对这位“洋鬼子”的逐渐接受,播在了一个地方,又撒向另一个地方……

像许多终生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一样,他们把家安在了中国,心里已经离不开中国这方热土了。1903年慕拉第回国探亲,亲友们劝她不要回中国,她却说:“哦!不要再说你不要回去,谁也不能叫我留下来,中国的登州已经是我的家,我的幸福,我的快乐。”

神定能保守我

1895年1月18日,甲午海战日军三艘军舰炮击了登州城。慕拉第在给国际传道部威廉的信中记录道:“当我上星期六从平度回来时……绝大多数传教士已经离开登州了……我家院子的前墙遭受了炮击,部分墙被一发炮弹炸飞,我的前面木门也被炸坏了。”她本想从平度回来看看就返回去过冬。然而,登州城发生了战乱。登州的绅士们主动登门拜访慕拉第,请求慕拉第女士能留在城里。他们认为在危急时美国传教士可以挂起旗来震慑敌人。有她在这里,日本人不敢放肆,甚至可以挽救整个蓬莱城老百姓的性命。慕拉第女士在日舰炮火下,明知中国军队的反击和所谓的国际公约保护不了自己,却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独自留在城里……她想:神定能保护我,保留我,直到完成自己的工作。

饿死于归国途中

1912年,山东大灾,加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慕拉第将她所有的积蓄和粮食留给身边的中国人,自己却忍饥受饿。如果她的教友饿死,她也宁愿不吃饭,这是出于她对灾区基督徒和农民的同情,因为她知道他们正在挨饿。她的耳根生了一个瘤子,已经侵蚀到她的头部。当年12月1日,慕拉第曾因饥饿昏倒在床上,此时她的体重下降到只有50磅,宣教士同伴们把她送上回美国的船。12月24日,平安夜里,当船经过日本神户港时,慕拉第被接回天家。那年她72岁。 

为基督而活

慕拉第荣归天家的消息传到了登州,信徒们悲痛不已。1915年,他们在圣会堂门前树立了“大美国传教士慕拉第女士遗爱碑”,以此纪念这位为复兴福音,将生命献给中国的上帝的好仆人。

慕拉第终身未嫁,最后饿死在异国他乡。为纪念这位献身海外传教事业的女英雄,1973年,即慕拉第到达登州(蓬莱)100周年纪念日,美南浸信会确定了当年募捐两千万美金的目标,拍摄了一部关于慕拉第在登州的电影,发行了一套12张的慕拉第摘记卡,还出版了一本慕拉第到达登州(蓬莱)100周年的纪念书籍。从1918年开始,美南浸信会把每年的圣诞奉献命名为“慕拉第圣诞奉献”(Lottie Moon Christmas Offering),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支持国际宣教事业。到2016年,慕拉第圣诞奉献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占美南浸信会年度预算的一半。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慕拉第,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传教士。在岁月的长河中,她的每一份努力,每一份坚持,都饱含着对主深深的爱。

慕拉第这个名字,激励着千万信徒,献上自己,为主所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忘来时的路。回望传教士们走过的峥嵘岁月,无限感慨。福音从发展到壮大,每一步都凝结着他们的青春与梦想,这里有他们的奋斗与付出,有他们的热情与希望。让我们不忘初心,续写神的荣光与大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