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魅力的冰城哈尔滨都有哪些故事?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4-11-17 14:08:16
分享与播放

随着冬天的到来,很多南方的游客,都希望能够到冰城哈尔滨一游,以感受北国城市的风情。那么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与中国很多城市不同,哈尔滨这座城市显得十分年轻。1644年清军入关时,这一地区属吉林将军所辖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

在清代时,这里就出现了村屯,拥有将近3万的人口。但城市真正发展,却是在中国饱受屈辱的近代时期。甲午战争后,沙皇俄国借着“三国干涉赎辽”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允许毛子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成为枢纽,在沙俄经营远东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座城市也因着这段屈辱历史,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一座国家化的都市。

从20世纪初开始,共有19个国家在哈尔滨建立领事馆,这里生活着包括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日本人等等在内的33个国家,共计16万外国侨民。尤其是在十月革命后,不少白俄流亡中国,他们把落脚点选择在哈尔滨。此外,不少犹太人也在这里经商,著名的马迭尔旅馆,最早就是犹太富商的产业。

作为远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哈尔滨火车站无疑是城市的中心之一,而在这发生了一件著名的大事。1909年10月26日,韩国著名抗日义士,教名多默(多马)的安重根,在火车站刺杀了日本军国主义头目之一的伊藤博文,其义举得到了中韩两国人民的纪念,至今哈尔滨仍有关于安重根的纪念馆。

而在1910年10月,哈尔滨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鼠疫,不少人因此丧失了生命。但在中国医生伍连德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防疫运动,最终在是年春天,彻底消灭了瘟疫,遏制了其向全国蔓延。

而作为俄国人建立的城市,哈尔滨充满了诸多俄罗斯元素,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当属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这座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为远东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如今这里成为哈尔滨的地标建筑,见证了中俄文化的交融,成为游客来此必打卡之地。此外,圣伊维尔教堂、哈利路亚教堂等等,都是哈尔滨市内的著名教堂。

1946年4月底,解放军进入哈尔滨,成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到了1954年时,黑龙江省建立,哈尔滨成为省会,并一直延续至今。哈尔滨这座城市虽然年轻,但因着其独特的冰雪世界以及华洋共处时期留下的异域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延伸阅读:《哈尔滨城市史:枢纽与窗口》

哈尔滨是一座文化多元、交互与共生的城市,华洋杂处与中西交融。作为铁路枢纽的哈尔滨是一个依水而定、因路而兴的城市。城史纪元是哈尔滨城市史研究的一个关键性和节点性问题。俄侨等侨民是这座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与“建设者”。哈尔滨作为一个多元化城市,其自然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国史、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等的学术价值更是自不待言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