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精神也存于民间美术中,一组百年前清末民初的铅丝泥塑,让我在美术中也看到了基督教的真、善与美,也越发意识到民间有大量基督教主题的工艺美术品。
我收藏的这套京造铅丝泥人《娶亲》48小物件几十年了,在岁月的角落里,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个静立着的独特的铅丝泥人,它身上佩戴着醒目的十字架。十字架所传达的并不仅仅是信仰象征,还有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融汇。
十字架就是耶稣给指引的生命。有一个胸前闪耀十字架的庄重铅丝泥人,可惜已被我不断拿捏折磨早破损。面对如此庞大的娶亲阵容,再看那个不到五公分高的泥塑人胸前,还有个更小十字架。
感谢主,这个铅丝泥人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精巧的工艺,展现出一种质朴而纯真的魅力。而那枚十字架,在它的胸前闪耀着神秘的光芒,仿佛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个铅丝泥人因十字架有了灵魂的深度,它不再仅仅是一个手工的艺术品,更成为了一种情感与信念的寄托。娶亲或婚礼也是基督教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基督徒强调婚姻的神圣性,婚礼被视为神圣的仪式,是新郎新娘在上帝面前开始立下爱的誓言的时刻。
因为看到这套规模宏大48件收藏《娶亲》,我对民间工艺美术另眼相看。它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匠人的巧思与心血。柔韧的铅丝既是骨架也足以协助小泥人四平八稳立足,匠人勾勒出人物或花轿或乐器的大致轮廓,再将细腻的泥土精心敷裹其上,经过细致的雕琢和修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人便诞生了。这套清末民初老泥人放在客厅角落的柜子里。感谢主,我看到它们,就会在主面前为自己的家庭祷告。
这套铅丝泥塑是英裔加籍干妈陆英蕙(Beth Leach)送我的,她得自戴德生时代带到中国的百人传教士之一陆义权(Albert Lutley)先祖。当年陆义权远离他的未婚妻贝茜(Bessie),跟随戴德生到中国传福音,可想而知未婚妻未抵中国前,新郎如何想念盼望她。六年后贝茜也上船远行来到中国与陆义权在天津完婚。
感谢主,这套铅丝泥塑在我家并不寂寞,光芒透过尘埃,熠熠闪烁。这些泥人造型各异,有的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的指挥官,有的是娇俏可爱的媒婆或小姑娘,身着花裙,笑容甜美,驴车马车载嫁妆,活泼有趣,每一个泥塑人仿佛都被赋予了生命。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铅丝泥塑曾给人许多欢乐,不论神态、动作和表情,无不展现着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既然有人戴着十字架,在庞大行李中是不是也有可能也装着圣经呢?
那个戴十字架的铅丝泥人曾一直在我家铁柜里,我觉得它们在守望着期待,就像当年陆义权等他的新娘一样。基督的爱就是结合夫妻之爱的来源与基础。感谢主赐人间配偶,使我们可以通过婚姻荣耀主。“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这是神当初设立婚姻制度时的一种宣告。夫妻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情感却胜过亲人。
再看小小泥塑人不仅是对爱情的见证,也是对神圣婚姻的宣示,当年的陆义权与他的新娘早已不在,但小小泥塑人却似仍在诉说婚姻的故事,迎亲队伍的那个十字架也像希望的灯塔。人人穿着华丽的中式礼服,佩戴着红花面带微笑,目光中流露出对新生活的期待。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