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中刺”等三则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1-13 07:55:04
分享与播放

一、肉中刺

使徒保罗说: 我就是愿意夸口,也不算狂。因为我必说实话。只是我禁止不说,恐怕有人把我看高了,过于他在我身上所看见所听见的。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启示甚大,就过于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击我,免得我过于自高。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使徒保罗的“刺”通常被解释为他在肉体上或精神上所承受的一种痛苦或试炼。根据以上的经文这表明这根刺是与他的身体有关的。

关于这根刺的具体性质,历史上有多种猜测,包括眼疾、头痛、耳鸣、癫痫或疟疾等。也有观点认为这根刺可能是指保罗在精神上所承受的压力和逼迫。

解经家据此猜测这根刺是指:1.保罗可能患有眼疾;2.保罗可能患有癫痫症或其他难治的病痛;3.或者也可能保罗的肉身有某种与生俱来的缺陷,影响他的事工,为此深感痛苦。

 究竟这根刺是什么?圣经既然不明白说出来,我们也就不必太追究它,反正主所容许加在我们身上的难处,无论是什么刺。

亲爱的弟兄姊妹,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也有“刺”。这根刺是在上帝的主权下,把人所需要的加给我们。在我们所面临的一切试探中,上帝虽不是直接的根源,却是间接的根源;撒但的一切行动,也都受限于我们的上帝。

仔细想想,这刺是祂的旨意和安排,会感觉有些不舒服,甚至是痛苦,其实是恩典;这刺会因人而异,也会不同。为了防止我们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因此每一个信主的人,都需要加上一根刺来保护他,可见刺虽使人觉得痛苦,却具有平衡与保护、警醒的作用。

盖恩夫人说:“我们的一切遭遇,除了罪恶以外,都是从神来的,我们要欢喜着接受。感谢神,这就是得胜。这使我们在事奉上更蒙恩。”

二、犹大之吻

犹大(Jodas  Iscariot)),大家都知道,卖主求荣的可耻叛徒。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了背叛和不忠的代名词。他是耶稣基督的亲传十二门徒之一,这个小团体被耶稣亲自挑选,他们跟随耶稣,学习他的教诲,并传播他的信息。犹大在这群门徒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被赋予了管理团体财务的重任,这在当时是一种信任和尊重的象征。他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财务主管”,负责管理耶稣和门徒们的经济事务,这显示了他在耶稣眼中的价值和地位,可见其在主耶稣的面前还是“吃香”的。

然而,犹大的名字却因为一个悲剧性的决定而永远被污名化。在我们基督教中,有一个事典叫做“犹大之吻”,这个短语源自于犹大出卖耶稣的事件。据新约圣经记载,在耶稣被捕的前夜,犹大以一个吻作为信号,将耶稣交给了罗马士兵和犹太教的祭司,这个吻成为了背叛的象征。如果犹大没有做出这个决定,我们的词汇中可能就不会有“犹大之吻”这个表达。

“犹大之吻”这个词语,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用来指代那些不可靠、可能会出卖朋友的人。每当这个词语被用来描述一个不诚实或诡诈的人时,人们就会想起加略人犹大的悲剧,他的形象成为了背叛的代名词。

两千年来,基督教文化中,其他十一个门徒的名字常常被用来为男孩命名,他们的名字承载着信仰和尊敬。然而,犹大的名字却因为其负面的含义而被排除在外。在西方,几乎没有基督徒家长愿意用这个名字来为他们的孩子命名,因为这个名字已经与背叛和耻辱紧密相连。谁会愿意用一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的名字来为他们的孩子命名呢?

 犹大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信任、权力和背叛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即使是在最亲近的群体中,也可能存在背叛,包括为了名誉、地位、金钱等在主内纷争、内斗、论断、攻击,甚至不惜恶意中伤。犹大之吻这个典故和它背后的故事,成为了一个永恒的教训,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可能背叛我们的人,同时也反思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值得他人的信任。犹大的形象,虽然在历史上被贬低,但他的故事却成为了一个关于人性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深刻反思。

三、弟兄

“弟兄一词在圣经中出现比较频繁,有652处。据说基督教出现以前,“弟兄”一词(希腊语为adelphos)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有共同父亲的男性同胞。但是,当耶稣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他赋予这个词以属灵的亲情含义,很快就为众使徒和早期基督徒竞相使用。如使徒保罗对罗马基督徒说:“我的弟兄们,这样说来,你们藉着基督的身体,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们归于别人,就是归于那从死里复活的,叫我们结果子给神。”早期基督徒彼此间互相称呼“弟兄”很常见、很流行,如:“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在新约启示录中说:“愿平安、仁爱、信心,从父神和主耶稣基督,归与弟兄们。”为什么弟兄一词圣经中频繁的出现了这么多次,而且在天上的事情都以弟兄出现?因为有解经家说,信徒在天国是没有男女性别之分的。

但是也有认为在基督教中,信徒之间互称“弟兄”是因为这样的称呼体现了教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友爱和互助精神,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平等关系:在我们的信仰中,所有信徒都相信耶稣基督是他们的救赎主和救主,因此所有信徒在上帝的面前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做什么,也不管你是有钱没钱,你是做官的还是做平民的,都是弟兄。这种平等体现在信仰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相互称呼上。使用“兄弟”这样的称呼,能够强调每个成员在教会内的平等地位,避免产生等级和地位的观念。

友爱和亲密关系:基督教教义中,信徒们被教导要彼此相爱,如同基督爱他们一样。称呼他人为兄弟,能够激发信徒们对彼此的爱和关心,营造出一种温暖、亲密的教会氛围。这种友爱关系也是教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互助精神:在主内,信徒们相信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支持是信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他人为兄弟,能够提醒信徒们关注他人的需要,并在需要时伸出援手。这种互助精神不仅有助于教会的和谐与发展,也能够让信徒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他人,传递爱与温暖。

属灵的合一:圣经中提到,“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着应许承受产业的了。”这表明在基督里,所有的信徒都超越了种族、社会地位和性别的差异,成为了一个属灵的团体。

因此,我认为在基督里互称“弟兄”是一个带有特殊意义的称呼,也是包含姊妹的一个统称,更多地是强调信徒之间在基督里的属灵关系和共同的信仰,这个称呼是一种表达教会共同体中平等、团结和爱的方式。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