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还健在的一位老人,昨天突发脑溢血离世了。今天他们家里请的白事乐队已经上门,开始了操办。我看着他们家门前忙碌的人影,想着逝去的老人,一切是那么地突然。
想起去年参加的一次丧事礼拜,一位40岁的弟兄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留下已经两鬓白发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家人悲痛不已,母亲哭成泪人,妻子仿佛也被抽取了所有的力气。我们去做祷告时,老父亲说:“我身体也不好,有时感觉随时会倒下,可是他走了,现在不敢倒下,就算不为我活,也得为我的孙子和孙女撑住了。”
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之事,生老病死更是众人所要经历的。作为跟随主耶稣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并理解这一切呢?
世事无常,生命很短暂和有限
有些人,当自己有了些钱或外在的职位以后,就会飘飘然,甚至有些不可一世的样子。但人算什么呢?若不是上帝的允许和怜悯,真的会一无所有。就像有人说的那般,当我们晚上脱下脚上的鞋后,真的是不知道第二天早上能不能穿起来,其意思就是表示世事的无常。
听说一位神学院老师的丈夫,在疫情期间在家中网上办公时突然猝死,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家中的孩子还在读幼儿园。谁能知道明日如何呢?我们又能决定什么呢?谁能掌控生死呢?岂不都在于造天地的耶和华吗?
应当珍惜生命,感恩当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人生。好多的人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总是羡慕别人的人生和生活,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好。岂不知当我们羡慕别人的时候,他们或许也在羡慕我们。
我们常常在比较中忽略了自己所拥有的福分,就像眼睛总是盯着远方的风景,却看不见脚下这片土地的芬芳。其实,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像田野里的花朵,有的开得绚烂夺目,有的则默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它们都在各自的季节里彰显着造物主的奇妙。
我们不必强求拥有别人的生活轨迹,而是要学会在自己的境遇中发现美好,比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家人的一句问候、朋友的一次陪伴,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恩典。当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些细微的幸福,就会明白,感恩并非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是因为我们懂得了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从中体会到上帝的爱与带领。就像圣经中所说:“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我们若能怀着这样的心态生活,就能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到不平凡的喜乐,让每一个当下都充满感恩的滋味,也让生命在珍惜中更加丰满而有意义。
要思考人生的归宿
人生最终的结局在哪里?有的人认为今生的结束就是永远的结束,但真是如此吗?如果今生的结束就结束,那主耶稣的复活又作何解释呢?
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已经胜过了死亡,他的复活是基督徒盼望的根基。因为他从死里复活,信靠他的人也必在末日复活,得到永生的应许。这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有确凿应许的真理。正如经上所记:“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所以我们的生命并非止于尘土,而是在基督里有永恒的盼望。这种对永恒的认知,让我们在面对生命有限性时,不会陷入绝望,反而能带着超越今生的眼光,更从容地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因为我们知道,今生的种种经历,都是为永恒积蓄的财富,而我们最终的归宿,是与爱我们的主永远同在,那才是真正的生命圆满。
要有同理心
对遭遇患难的家庭一定要有同理心,所谓同理,简单来说就是感同身受。当弟兄姊妹的家庭有难处的时候,我们理当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如此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切实的关怀与安慰。这种关怀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问候,更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比如在他们情绪低落时安静陪伴倾听,用温暖的话语传递基督的爱与同在。要知道,此刻的他们不仅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可能还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压力与内心的迷茫,我们的同理心就像一束光,能照亮他们此刻的黑暗,让他们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明白自己并非独自面对这一切,因为我们同为基督的肢体,彼此扶持、彼此担当本就是信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要拿取他们的任何东西
教会在去弟兄姊妹家中做丧事时,一定要牢记一点,不论教会去了多少人,又或者他们离我们有多远,一定不要拿他们的任何东西。有的弟兄姊妹家,可能会给烟,也可能会留吃饭。我们的建议是既不拿烟,也不吃饭,免得被他们一些不信的家人说出些不好来,到时候还真不好解释。当我们什么都拿、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主作的一个美好的见证。
在遇到丧事时我们只能尽量安慰和帮助,但这份帮助应建立在纯粹的关爱之上,而非掺杂任何物质上的索取。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