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问候:请给年迈肢体送去基督里的温情

作者: 毋忠毅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8-15 08:24:43
分享与播放

“感谢主!谢谢。神的仆人辛苦了,每天早上起来发来美丽的花朵儿,送给我这不可赦的罪人。感谢主!我天天能有力量,在主里有希望、有盼望的,活着向前走,向前走,不退后。永远感谢救主基督!”

这段带着颤巍巍、苍老的、具有河南口音、令我感动的话,来自远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年近九旬的李青真牧师。每个晨曦微露的时刻,我都会将我镜头拍摄下绽放的鲜花、天边流动的云霞、碧波荡漾的江河等上帝创造的美景配上几句浸润着基督之爱的祝福,发送给那些我深深牵挂的人——尤其是这些在信仰道路上耕耘了大半辈子的老牧者。于我而言,这并非刻意为之的负担,而是基督里最自然的流露:就像主耶稣俯身为门徒洗脚,这份问候里藏着的,是对前辈肢体的敬重,是同奔天路的牵挂,更是信仰生命在日常里的涓涓流淌。

尊老敬老,从来不是抽象的道德教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它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温情传承;在基督教信仰中,它更是主耶稣亲手立下的榜样——祂在圣殿里与长老论道,在十字架上不忘托付门徒照顾母亲,祂的教导里始终带着对年长肢体的体恤。这些退休的老牧者,曾在讲坛上传递真理的火把,曾在祷告室里为教会守望,曾在无数个深夜为迷途的灵魂流泪祷告,曾经饱受各种试炼和磨难,有的人至今身上还有为福传留下的伤残……他们的皱纹里刻着信仰的历程,他们的步履间藏着服侍的艰辛。如今岁月让他们的脚步放缓,我们递上的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何尝不是对他们一生奉献的回应?这举手之劳的温暖,恰是信仰传承最生动的注脚。这是在基督里的礼节、也是在基督里的一片爱心,是应该的。尤其是对那些已经退休的老牧者,从灵里来说他们是我们所尊敬和敬仰的牧者、他们有的是我们的领路人、师傅;从感情来说他们是我们的长辈。每天的问候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和问候。

然而,现实中却常常见到令人遗憾的景象。逢年过节,当我们满怀诚意地给一些同工——尤其是年轻的肢体——发送祝福时,得到的往往是石沉大海的沉默。他们或许忙于事务,或许觉得 “不必拘礼”,却忘了主耶稣说 “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礼仪的本质,从来不是刻板的形式,而是将心比心的尊重。一句及时的回复,一个真诚的表情,传递的是 “我看见你”、“我重视你”、“我爱你” 的温暖,这在基督里的彼此相待,本应是教会最动人的见证。

中国素有 “礼仪之邦” 的美誉,基督教的礼仪更是蕴含着对神、对人的双重敬畏。从洗礼时的庄重承诺,到圣餐时的彼此相爱;从我们进入教堂的大门时,就可以看到服侍的同工笑容可掬的问候;从聚会时的安静等候,到彼此祝福时的真诚相待,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共同构筑起信仰共同体的温度。而问候,正是这一切的起点——它像一粒种子,播撒在彼此的心田,能生长出理解、包容与相爱。

尤其对于那些被某些人轻率地视为 “无用” 的退休老牧者,我们的问候更具分量。他们或许不再站在讲台上,却依然在祷告中托住教会;他们或许记不清太多新事,却能清晰讲述信仰路上的宝贵见证。当我们在清晨、在圣诞节等节假日把的美丽图片、温馨的文字发给他们时,他们会感到来自基督里的温暖,他们回复里的每一个感叹号,都在诉说着被记挂的欣喜;当我们蹲下身来倾听一位老姊妹的见证时,她眼里泛起的光彩,正是基督之爱在代际间流转的明证。

“良言一句三冬暖”,这句古老的智慧与圣经中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 的教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简单的 “平安”,一张寻常的风景照,在旁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却能像冬日里的阳光,照进年迈肢体的心房。他们会从中读到基督里的牵挂,感受到教会大家庭的温暖,更会因此确信:即使岁月老去,他们依然是被爱环绕的主的珍宝。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从今天的问候开始,特别是在基督教的节日和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不要忘记问候,这耽误不了你多少时间,却把你的爱传递了出去。当我们首先收到老年弟兄姊妹、传道人问候你,你应该感到荣幸,但是你绝对不能不回复,那样就是失礼了,那样就会寒了他们的心。失礼的事情,不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应该有的;让人感觉到我们冷漠,不是一个信仰有信仰的人应该有的。你会说我忙,你忙,请问,如果对方给你发问候的是一位具有显赫权势的人,或亿万富翁,或你的“顶头上司”,你会怠慢吗?会说你忙就不回复吗?作为一个有修养的人、有素质的人,不能太势利眼了,尤其是我们基督徒。

那满头的华发,并非岁月无情的刻痕,乃是生命在公义道路上持守所赢得的、荣耀的冠冕。这冠冕闪耀着信心的光辉,诉说着岁月的忠诚。作为基督的肢体,我们蒙召,要将这份源自救主的、永不冷却的温情,如同活泉般,涓涓流淌进每一位年长肢体的心田。

因为在祂鉴察人心的眼中,教会里的所有老年人,包括老传道人,绝非“过时的记忆”——仿佛尘封的书卷,被时代匆匆翻过;恰恰相反,他们是行走的活历史,是信仰长路上矗立的、依然散发着馨香的生命见证。他们也绝非“需要应付的负担”——令人疲惫的负重;他们乃是我们属灵旅程中珍贵的向导,是饱经风霜的属灵前辈,其智慧如矿藏,其生命如明灯,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与爱,谦卑地聆听、细心地守护与陪伴。

文字写到这里,我想冒昧地问一声:你是否做到了每天,或节假日向你所关心的人,包括那些老牧者、老弟兄姊妹,发去问候呢?还是你只挑那些你认为“有用”,或者是亲密的人问候呢?当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温暖的探访、一份默默的“表情包”,发出去的时候,如同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彼此的心壤之中,它必将生根、发芽、抽枝、展叶。正像那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我们把花递出去的同时,香气已先一步回到自己的掌心;把问候与祝福送出去的同时,喜乐与温暖也已悄悄回到自己的心里。其实,互相问候也是互相得力、互相得益、互相鼓励,你“得到了”、对方也“得到了”,得到了上帝的爱。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和祝福,确实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双向的滋养。当我们真诚地送出一句“早安”“保重”或“愿你平安喜乐”时,对方收获温暖,而我们自己的心也被柔软照亮;当角色互换,我们又能从他人的关怀里汲取继续前行的勇气。这种循环就像光与光的交汇——每一束微光都在传递中变得更亮,最终织就一片照亮彼此的星海。

或许可以这样想:友谊和爱不是握在手里的存量,而是像呼吸一样,在一呼一吸间自然流动。你今天送出的那句“主内平安”,也许会成为那位肢体一天里唯一被认真对待的温柔;而未来某个低落时刻,你收到的“我相信你”,可能正是别人无意种下的种子开出的花。这种能量守恒,不正是祂最浪漫的法则吗?这源于基督的爱在肢体间无声地传递、恒久地生长,终将使教会的根基在彼此相爱的磐石上,愈加深沉稳固,坚不可摧。诚如使徒那历久弥新的劝勉,言犹在耳:“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这份爱,正是连接我们、坚固我们、见证基督荣美的永恒纽带。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