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两会召开了关于“双通”人才的会议,会议强调教牧人员一方面要精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精通圣经和基督教神学。对于已从神学院毕业的同工来说,当下的重点之一是提升社会学历,因为很多教牧同工的社会学历并不高。当下提升社会学历的方式,除了全日制以外,主要有自考、成人高考和开放大学。
面对这一情况,有的同工表示,作为一名侍奉主的同工,没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提升社会学历,只要多读圣经就可以。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教牧同工是否有必要提升社会学历呢?
提升社会学历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
据我了解,我的一些年轻同学和校友。他们即便毕业后也仍在不断提升自己,而提升社会学历就是他们选择的方式之一。有的选择自考,有的参加成人考试,所选的专业也各有考量:汉语言文学可以辅助理解基督教神学和相关文学作品;会计专业可以填补教会在会计人才上的缺口;管理学可以帮助学习教会如何管理。虽说这些都不是全日制学习,但就像有人说的那般:“多少学一点,不管怎么样,能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可以。”
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对教牧同工来说没有必要,毕竟神学才是我们的专业。神学的根基固然重要,但教牧工作同样需要扎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教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教牧同工在与不同背景的信徒沟通、处理教会日常事务、参与社会服务时,常常会涉及到教育、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当教会需要制定发展规划时,管理学的知识能帮助同工更科学地统筹资源;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信徒交流时,对他们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了解,能搭建起更顺畅的沟通桥梁。这些社会学科的知识并非与神学对立,反而能像润滑剂一样,让神学的真理以更贴合时代需求的方式被理解和实践,使教牧工作更具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
免得被人轻视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学历的人才越来越多。在一些大城市的某些公司,员工本科毕业的都是最低学历了,硕士研究生虽算不错,却也不算十分稀缺。可反观教会,就拿我们全市来说,神学学历是硕士研究生的只有一位,拥有本科社会学历的也是屈指可数。这样的差距很是明显,教牧同工也很容易被人轻视。毕竟,当社会上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随处可见,而教会里仍然是如此稀缺时,人们难免会产生怀疑:这样的教育经历,能让教牧同工讲好道、做好各样的圣工吗?
对于学历,我们不必以此为熬,但也不能完全没有,免得被人瞧不起。在教会的牧养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类的信徒,既有文化程度不高的,也有高学历的。如果教牧同工在学历和知识储备上与社会普遍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很可能会让部分信徒觉得教会的教导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甚至怀疑教牧人员能否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这种情况下,教会不仅难以吸引有学识的年轻人加入,也可能会让现有信徒对教会的认同感逐渐降低。因此,提升教牧同工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并非是追求世俗的虚荣,而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起牧养群羊的责任,以更有说服力的生命见证和更具深度的真理宣讲,赢得信徒的尊重与信任,从而让教会在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光和盐的作用。
提升社会学历是教牧同工素质提升的重要一环
教会要进步,既离不开各位信徒生命的提升,也少不了广大教牧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其中不仅是属灵生命的成长,也包括各样的能力、学历等方面的提升。试想一下,若是大家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包括毕业后持续学习,对整个教会的牧养工作无疑是大有益处。接受过更多教育的教牧同工,不仅是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变化,就连整个人的眼界和气质都会有所改变,牧养出来的信徒,自然也会不一样。
不论如何,教牧同工还是应该打开眼界、提高认识。我们确实要“唯独圣经”,但也不能只读一本圣经,要学会站在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各类问题。尤其不能因为我们自身的局限,而使信徒轻视或不愿意到教会。
在实际牧养中,教牧同工需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背景的信徒,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往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牧同工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视野狭隘,就很难用信徒能理解且有深度的方式回应他们的问题,甚至可能因对某些社会现象或文化议题缺乏正确认知而陷入尴尬。这对信徒、对教会而言,都是一种亏欠。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