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谢”的钥匙进入上帝的门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11-25 09:52:31
分享与播放
感恩

我们常说“谢谢”,却很少真正停下来想一想: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谢谢”可能只是基本礼貌,是教养的表现,是社交里的润滑剂,是我们从小被训练要说的话。有时,它甚至只是应付性的结束语:“谢谢你的水果蛋糕”“谢谢你告诉我”。

但圣经里所说的“感谢”,不是这种表层的礼貌,而是从一个真实被触动、被改变的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回应。如果一个人心里没有真正的感谢,他对环境、对人的反应,很自然就缺少喜乐。我们用形式化的语言来表达“感谢”,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应该”“必须”“这是规矩”。像婚礼之后必须寄出感谢卡,只因为大家都这么做;像工作场合里机械的“感谢配合”,只是为了让彼此更容易相处。

这些“感谢”并不是假装,而是一种被习惯磨平的、带着些无奈的礼貌。我们之所以说出口,是为了做个“文明人”。可如果感谢只是义务,而不是恩典留下的痕迹,它就不会带来真正的喜乐。真正的感恩不是一项待办任务,而是一种心灵的眼光。

一颗被基督改变的心

发自内心的感谢,根源不是人的礼貌,而是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的工作。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 5:18 清楚说:“凡事谢恩,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神不仅要我们感恩,还要我们在基督里感恩。换句话说,感恩不是靠意志力逼出来的,而是基督借着祂的话语在我们里面生发出来的。当祂的道丰丰富富地住在我们心里,我们的心就被恩典所触动,自然生出感谢。

《歌罗西书》3:16–17 形容这种状态:“心被恩感……无论做什么,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神。”请注意经文里的话:“无论做什么。”这意味着:感恩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信徒生活的底色。当心围绕基督的话语转动,就会或多或少呈现两种方向之一:要么朝向祂,满了惊叹、感谢和爱;要么背离祂,落入倔强的拒绝或麻木。真正被基督建立起来的生命,自然溢出感恩,正如《歌罗西书》2:6–7所说:“在祂里面生根建造……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当我发现自己心里缺少感恩,这恰恰提醒我:我是否真的像以为的那样,在基督里扎得够深?因为感恩并非“附加品”,而是扎根在基督里生命成长的果子。但这带我们来到一个严肃的现实:感恩是命令,却不是肉体能做到的。“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神为仇;因为不服神的律法,也是不能服。”(罗 8:7)所以,基督为我们而死,也为在我们里面塑造一颗感恩的心而活。祂成就了我们靠自己永远成就不了的事。

真正向神的感谢,是灵性活着的迹象。信靠神、爱慕神的心,会在试炼、顺境、平日里都不断生出感谢,就像葛培理说的:“常存感恩之心,是一个与主心意一致的基督徒最鲜明的印记。”如果你能向神感恩,请再向神感恩,因为连这种感恩的能力,也是祂赐的。

当称谢进入他的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像基督徒生命的第一次呼吸。但就像呼吸对生命来说不仅是“第一次”,而是“每一次”,感恩也从不是一个阶段性任务。我们不会对新生儿说:“好,你已经呼吸一次了,现在可以停止了。”呼吸贯穿一生,行走也是如此:我们称赞孩子迈出第一步,但永远不会希望他们停在那一步。

基督徒的感恩,也是一样。它是我们进入门徒生活的“第一步”,却从不是一个可以被替换的阶段。诗篇100篇描述我们如何进入神的同在:“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如果用图像的方式来理解,“感谢”就像那把开启上帝之门的钥匙。但这把钥匙不是开门之后就丢在门口,而是我们在神里面行走时始终握在手里的。难怪圣经中无论是谁,在神面前的第一步几乎都是“感谢”:但以理在解梦前先感谢(但 2:23);二十四位长老在天上献上感谢(启 11:16–19);耶稣掰饼前感谢,教导前感谢,叫拉撒路复活前也先感谢(路 22;太26;路10;约11)。

对耶稣来说,感谢不是插在中间的“停顿”,不是形式,而是祂一切美事的起点。感谢,就是祂不断与父连在一起的方式。

感恩所需要的,是一种谦卑

感恩离不开一个前提:我愿意承认自己需要别人、需要神。这正是谦卑的表现。圣经说神阻挡骄傲的人,却赐恩给谦卑的人。没有什么比神的阻挡更令人生畏,也没有什么比祂的恩典更令人渴慕。谦卑的人,会为神让自己能够感恩这件事而感恩。他知道:是神改变人,使人从不感恩变为感恩;是神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依赖,也愿意承认这种依赖。我们的一生,其实处处依靠别人。只是我们习惯了,不再想起。你或许从没仔细想过: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天,母亲和接生者承担了巨大的痛苦,而我们毫无贡献。我们如今享受的自由,是无数人的生命与伤痕换来的。不少国内河流的便利,是无数工人死亡所铺成的代价。基督的福音能在今天传到我们手中,是几世纪以来无数传道者冒着风险所留下的恩典。

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偿还”的恩情,但我们能做的是,看见、承认,并在看到时生出感谢。有人值得你当面道谢;有人已经离世,我们可以对仍然活着的人述说他们的牺牲,并向神感谢。

因为感恩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原来我们从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生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越能看见自己依靠神、依靠别人,他的心就越谦卑;越谦卑,就越容易感恩;越感恩,又越认识自己的依靠。这形成一个美好而喜乐的循环:感恩带来谦卑,谦卑生出更多感恩。

带着“感谢”进入上帝的门,其实就是带着一颗知道自己是被托住、被供应、被饶恕、被爱着的心,去回应那位供应我们的神。这种感恩不是技巧,而是一种生命的节奏;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与神同行的方式。

我们可以每天都握着这把“感谢”钥匙,走进祂的同在,也走在祂为我们预备的路上。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