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母亲说,教会的一位老同工在镇子上租了一间门面房,对外说是维修钟表的。但在我们这样的小地方,别说修钟表了,如今就连墙上挂钟的人家都见不到几户了。听大家说,他真正的理由是为弟兄姊妹提供一个祷告和聚会的场所。这就让我很纳闷:教堂明明离得很近,从他租的房子骑电动车到教堂也就两三分钟,何必多此一举呢?直接把人带到教堂聚会不是更省事吗?他仍然坚持要把人带到他那里聚会。
有人称赞这位同工很有爱心,认为这样的行为值得大力支持。但对教会、对信徒,甚至对他自己来说,这真的是最合适的方式吗?下面我们简单谈几点看法。
这样做,是否可能导致教会分裂?
教会应当是合一的。这种合一不仅体现在教导上,也应当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比如在敬拜和其他事工中。明明教堂就在附近,每天都正常开放,欢迎人来聚会,这位同工却偏要带一批人在教会以外的地方祷告、讲道。时间一长,谁能保证这不会逐渐形成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小团体?到时候大家都去他那里聚会,谁还来教堂呢?
这种做法无形中会在信徒中造成选择上的分歧。一部分人可能因为与这位同工关系好,或更信任他个人,慢慢就疏远了教会的集体敬拜,转而参加他组织的小型聚会。而教会作为一个整体,各项事工都需要信徒同心协力才能推进,一旦出现这种分散的聚会形式,教会整体的凝聚力就会减弱,资源调配、事工开展也会受到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分裂的苗头还可能引发信徒之间的误会和矛盾:留在教堂的人可能会质疑另立聚会点的正当性,而去门面房聚会的人也可能觉得自己的选择被否定。久而久之,主内彼此相爱、互为肢体的关系就可能受损,这显然违背了教会追求合一的初衷。
这样做,是否能正确引导信徒?
老同工所在的教会,教牧力量是比较健全的,有义工传道、神学生,也有牧师。在这样的教堂聚会,讲台质量是有基本保障的。而这位老同工那里,相比之下就有差距了。虽然不能说他的信仰有问题,但整体牧养水平和教会相比,确实存在距离。据去过的弟兄姊妹反映,他那里连空调都没有,几十人挤在一起非常闷热,座位是临时摆的塑料凳,坐久了不舒服,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更令人担心的是,那里的聚会流程比较随意,缺乏规范的敬拜秩序,讲道内容多属个人经验分享,缺乏系统性的圣经真理教导。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聚会,信徒难以得到全面、扎实的属灵喂养,反而可能因信息片面而形成偏差的信仰认知。
这样做,是否合乎法律规范?
如今都强调宗教活动要合法化、规范化,必须依照相关法规进行,不是我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既然身边就有合法、合规的教堂,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更何况,该教会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矛盾或其他问题。后来了解到,这位老同工在教会事奉了几十年,现在退休了,不好意思天天往教会跑,就带了一些人在外面聚会。但从法律角度看,这是不被允许的,属于未经批准、缺乏规范管理的聚会点。这类活动不仅可能因设施简陋、流程随意而带来安全隐患,也因不符合法规要求而难以受到法律保护,甚至可能因违规而面临处理。因此,教会和信徒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主动遵守国家宗教政策与相关法规,通过合法途径开展宗教活动,确保信仰生活健康、有序地进行。
我们应当对主有渴慕之心,但也一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条例,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随意行事。否则,不仅无法给教会和弟兄姊妹带来真正的益处,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应当引导信徒到正规的教堂参加崇拜,这也是对每个人负责任的表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乡镇教会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