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有这样的一群信徒,他们总是喜欢到处跑。一会儿到这间教会聚会,一会儿又到另一间教会敬拜。他们对任何一间教会都缺乏归属感,总想着找到一间更好的教会,因此难以稳定在某一间教会中持续敬拜、委身侍奉。那么,信徒归属感缺失对其属灵生命有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
一、不利影响
对于教会来说,信徒群体越是稳定,就越容易形成良好的牧养体系。试想,如果一间教会的人员始终不固定,不论是主日聚会的牧养,还是小组团契的深度交流,牧者与同工们都无法形成持续、深入的跟进。牧师和同工们很难深入了解每一位信徒的信仰状况、生命困惑以及实际需求,自然也就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属灵引导和关怀。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会导致教会的牧养工作如同隔靴搔痒,无法真正触及信徒的生命深处,使得教会整体的牧养计划和目标难以有效落实,长此以往,教会的牧养体系也会因缺乏稳定的根基而变得松散无力。
对于信徒自身来说,若总是在不同教会间流转,缺乏与固定牧者和弟兄姐妹的长期联结,我们的信仰就容易停留在表面化的追求中。没有持续的真理教导扎根,没有同伴在信仰路上的彼此劝勉和代祷,面对生活中的试探和挑战时,我们往往难以依靠稳固的属灵根基站立得住。就像一棵四处迁移的树,无法深入土壤汲取养分,生命自然难以茁壮成长,更谈不上结出成熟的属灵果实。
二、改变的途径
1、要帮助信徒建立正确的教会观
教会在平日牧养的时候,也要注意培育弟兄姊妹的教会观。须知,任何一间教会都是不完全的人组成的,不论是哪里的教会总有自身的不足。作为信徒,我们不应该四处找一间理想中的完美教会。我们要做的,是接纳所在教会的有限性,主动在其中扎根,与弟兄姊妹彼此担当、共同成长。
教会的成长不是靠寻找完美实现的,而是靠每一位信徒带着爱与包容,参与到教会的建造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彼此相爱、彼此服侍的命令,让教会在基督的带领下,成为彼此扶持、生命相连的属灵共同体。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每个信徒都是这身体上不可或缺的肢体,才能放下对教会的理想化期待,以委身的心在具体的教会中委身、奉献,与教会一同经历成长和更新。
2、教会要建立不同的团契和小组
各教会一定要注意小组的建立。对于城市和农村的教会来说,采取适宜的组建方式,不可一概而论。对于农村教会,我们可以参考某农村教会的做法。农村教会的信徒几乎没有外来人,基本都是教会周边的。他们根据所在的生产队来分组,依次排序一组、二组、三组……这样既方便教会对大家的了解和跟进,也方便他们自己的自查自纠,因为他们本村的人对自己生产队的人很熟悉,今日聚会谁来了谁没来一目了然。
对于城市教会来说,上述方法不一定就完全适用。除了按地域(如小区)划分,还可以结合信徒的年龄、灵命阶段或兴趣特长来组建。比如针对青年信徒的青年团契,能让他们在共同的成长话题中彼此激励;面向初信者的慕道小组,可以提供更基础的信仰教导和陪伴;围绕公益服务、查经学习等主题成立的兴趣小组,则能让信徒在具体的事工中发挥恩赐、联结生命。小组建立后,关键在于明确带领人职责,定期组织聚会分享、灵修学习和彼此代祷,让每个成员都能在小组中感受到被重视和接纳。带领人需要主动关心组内成员的生活状况和灵命需求,及时发现并帮助有困难的弟兄姊妹,通过这样的小组生活,将教会的牧养从整体延伸到个体,让信徒在小范围的亲密关系中更深地体会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实际意义,避免因教会规模大而产生的疏离感,真正实现信徒之间的彼此联结、互相建立。
3、要做好日常的关怀工作
一定要做好信徒的日常关怀工作,不能让信徒觉得教会和信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只是在主日聚会时才想起教会的存在。教会应当建立常态化的关怀机制,比如通过定期的电话问候、上门探访、节日祝福等方式,让信徒感受到教会的温暖始终伴随左右。
对于生病住院的信徒,带领人要及时组织弟兄姊妹前往探望,为他们祷告并提供实际的帮助;对于生活中遇到重大变故或承受压力的信徒,教会要主动介入,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属灵上的引导,帮助他们依靠信仰的力量渡过难关。同时,还要关注信徒在家庭、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需求,鼓励信徒之间彼此关爱、互相扶持,让信仰真正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使信徒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体会到教会是他们坚实的后盾,信仰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总之,教会需要主动付出,不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总要让信徒真实体会到教会所彰显的基督的爱。这种爱是具体而实在的,不是空洞的口号或形式化的表达。不要舍不得钱,有的教会甚至对常常外出探访的同工产生的手机话费都不愿意补贴,这样做显然不合适。不要从同工和弟兄姊妹的身上省钱,总要用各样的方式关怀身边的弟兄姊妹,如此便能增强信徒对教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能彰显基督的品格,吸引更多人愿意来到教会,认识这位充满爱的救主。在持续的关怀与付出中,教会的凝聚力会不断提升,信徒的信仰生命也会在爱的滋养下更加成熟,从而使整个教会在爱中彼此联结,共同成长,更好地完成上帝赋予的使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