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日的生活中,抱怨与牢骚似乎已成为许多人习以为常的表达方式。我们常常以为,这些话语只是情绪的宣泄,无伤大雅,甚至安慰自己说:“只是说说而已,又不是对神说的。”然而,在圣经中,神对以色列百姓的怨言却表现出极其严肃的态度。祂对摩西说:“这恶会众向我发怨言,我忍耐他们要到几时呢?以色列人向我所发的怨言,我都听见了。”(民14:27)这句话提醒我们,神不仅听见我们口中的怨言,也洞察我们内心的真实状态。
一、怨言的本质:不信与遗忘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不久,就开始抱怨:“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在他们的口中,神的拯救变成了灾难,摩西的带领变成了错误,过去的苦难反而成了美好的回忆。他们忘记了神每日赐下的吗哪,也忘记了神如何让红海分开。埋怨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使他们看不见神的恩典与信实。
同样,在我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中,怨言也常常占据我们的心。孩子不听话时,我们脱口而出:“我说了你也不听,算了!”配偶未能满足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忍不住抱怨:“我怎么就嫁(娶)了你!”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我们心里涌出:“主啊,我已经够辛苦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这些怨言的根源,并不在于境遇本身,而在于内心的不信和遗忘。我们忘记了神已经为我们成就的一切,也不相信祂会继续带领我们。
二、怨言的危害与神的回应
怨言本质上是对神安排的不满意,是对祂主权的不信任。神对以色列人说:“你们所说的,我都听见了,我就要按照你们所说的待你们。”这句话显明,怨言不仅是一种情绪表达,更是一种对神旨意的抗拒。它让我们在心灵中筑起一座灰色的祭坛,每日献上负面的供物,最终使我们与神的同在与祝福隔绝。
三、用敬拜与感恩取代埋怨
改变埋怨的习惯,不能仅仅依靠压抑情绪,而是要通过生命的翻转,用敬拜与感恩取代埋怨。大卫在诗篇中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虽有许多情绪,却选择将哀叹带到神面前:“我在祢面前倾心吐意。”(参诗62:8)神能承接我们的痛苦,但祂不希望我们将痛苦转嫁给身边的人。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数算恩典来堵住埋怨的口,当我们开始回顾生命中神所赐的怜悯与供应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恩典一直与我们同在,只是我们被怨言蒙蔽了双眼。同时,我们也需要操练用积极的话语建造家庭。即使内心有不满,也要练习用祝福的言语代替攻击与指责。
有一位姐妹,婚后常因丈夫不够体贴而心生怨言。每当丈夫忙于工作晚归时,她总忍不住抱怨:“你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家!”久而久之,家庭氛围变得紧张,夫妻关系也逐渐疏远。直到有一天,她在灵修中被神提醒,意识到自己的怨言正在撕裂家庭。她开始学习用感恩的心数算丈夫的付出:他努力工作供养家庭,虽然不擅表达,却始终忠诚。她也开始在祷告中将内心的失望交托给神,并尝试用鼓励的言语与丈夫沟通。渐渐地,家庭中的埋怨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与和睦。
四、祈祷:从怨言到赞美的转变
主啊,我承认,我是一个容易埋怨的人。生活的压力、家庭的难处、内心的疲惫,让我常常口出怨言,心里也渐渐失去信心。我有时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不会有太大影响。但祢提醒我,我所说的,祢都听见了。
主啊,我不愿再让埋怨成为生活的习惯。我愿意悔改,在祢面前承认我的软弱与自我中心。求祢洁净我心中的苦毒,更新我的思想,让我常常数算祢的恩典,操练用话语祝福他人。在疲惫中,我仍愿敬拜;在不明白中,我仍愿信靠;在等待中,我仍愿称颂祢的名。求祢教我用话语建造家庭,而不是撕裂;用信心回应生活,而不是用怨言驱赶祢的同在。
愿我的心被祢更新,我的口常发出赞美,家庭中充满感恩的声音。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结论:选择信靠,活出感恩
埋怨与感恩,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埋怨让我们聚焦于环境的艰难,而感恩则让我们看见神的信实与供应。当我们选择用敬拜取代埋怨,用感恩代替抱怨时,我们的生命会经历真正的翻转,我们的家庭也会成为见证神恩典的地方。愿我们每日操练,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活出信靠与赞美的生命。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