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中有位79岁的老信徒,信主多年却始终不见新生命的样式,反倒常以不合真理的言行引人反感。让人不禁追问:如果信仰只停留在“每周去教堂聚会”的形式,没有半点生命的更新,这样的“信仰”,究竟有何意义?
事情要从十月第二个主日礼拜结束说起:这位老信徒直接找到我,开口就问当天教唱的诗歌是谁选的。我坦然告知是自己选的,他立刻追问“这是人的话语还是神的话语”,语气带着明显的质问。我察觉来者不善,反问他认为呢?他不回答,继续问我这个问题。我便进一步问他:“诗歌具体有什么问题?是歌词不对、曲调不合适,还是有其他争议?”他除了说诗歌不是《新编赞美诗》,始终说不出其他合理原因,只一口咬定诗歌是“人的话语”,还强硬要求下礼拜不准再教,甚至放话“谁教就把谁拖下台”,末了还蛮横补充“我这人就这脾气,谁都讲不过我”。
其实在此之前,我早已听闻他的诸多“不良事迹”:盖教堂期间,他私留了信徒在小点聚会时的奉献款,即便信徒上门索要自己的那份奉献,他也拒不归还;与他再婚相伴二三十年的妻子,在患病无法自理后,被他直接送回了妻子儿子家,全然不顾多年的夫妻情分;总结一下,他对上不孝父母,对下不慈儿女,对兄弟和邻舍也毫无道义可言。这般作为,早已跌破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更别提信仰美德了。面对他的威胁,我只能淡然回应“那随便你”。
第二天,我和一同参与探访的同工们分享了此事,请大家为此代祷。一位熟悉他情况的同工说,他近期“发病”,任意而行,中秋节期间嫌二女儿送糖饼晚了,他就把饼全扔门外,还动手打了女儿两记耳光;有信徒看不惯他,不去他家聚会,他会诅咒那些不去他家聚会的信徒,扬言“对方迟早要哭着回来求我”,恐吓留下来的糊涂信徒。听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礼拜天教唱的诗歌实实在在选对了,诗歌里的话语扎到了他的心,只是他不愿接受圣灵的关照,认罪悔改,反而恼羞成怒,借着质疑诗歌来找茬。
这个月教唱的诗歌是打印的诗歌,专为月底教会要举办传统的敬老节活动准备的。教会每年都有敬老节活动,每年也看到一些老年信徒不堪的行为,我们想着除了给八十岁老人戴大红花、送礼品,更要借这个机会提醒老年信徒:信仰里从没有“倚老卖老”的道理,属灵生命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丰盛;盼望他们晚年能警醒靠主、不忧生活,更能切实悔改、改变行为。别信主多年仍脾气暴躁、打骂儿女、时常动气,要靠行为活出信仰,为主作见证。
同时,考虑到老年信徒听力、理解力有所衰退,单纯讲道效果有限,特意选了两首朗朗上口、直白易懂的诗歌,计划分4个礼拜教唱,作为今年敬老节的主题诗歌,盼着他们能借着诗歌领受真理。如今看来,诗歌确实触到了他的问题,他却硬着心不悔改,反倒激起了他的愤怒。
第三个主日前,关于他的消息又传来:他拿锤子锤邻居的围墙,又和邻居吵起来了,当众骂出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比还没信主的邻居骂的还难听,连旁边听到的人都觉得羞耻。感恩的是,礼拜天教唱结束,他没有上台闹事。礼拜结束后才听说,他生了病,挂了几天盐水,可能是体力不够,经不起折腾,我对此感恩。尽管已为他可能上台拉人做了准备,但真闹起来终归耽误时间又闹心。
也就是这个礼拜三,又听闻他被车撞了。得知这些消息,我们没有难过或担忧,反倒是 松一口气,主要是不用担心最后一个主日教唱受到搅扰了。说实话,在被威吓之后,为了顺利教唱调换了练诗员;想过不给教唱就不在台上教唱,在台下教唱;也想过不给教唱,太吵闹就报警,就是没有想过他会因生病不来闹事。的确,若不是生病、意外这样的事,根本没办法让这样的人停下搅扰的脚步。
我虽不太愿意用“管教”定义他的遭遇,却真心盼望他能在圣灵的光照下,看清自己多年“挂名信仰”的本质,真正低下头来悔改。后续我们也会按教会的爱心传统去探访他,也想趁机提醒他悔改的重要性。
79岁,人生已近暮年,信主的岁月也不算短,却没有生命见证。这样的生命状态,将来要拿什么见主?要知道,信仰从不是“聚会打卡”的形式,而是生命彻底更新改变的实质。愿每一位老年信徒都能明白:悔改不分早晚,见证无关年龄,唯有真实悔改、活出新生命的样式,才能在人生的晚年,为信仰留下美好的见证,将来见主能得奖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者。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