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教会主任牧师近十年间倾力培养一位同工,不仅时常劝勉引导,还全力支持他读神学,毕业后又在本堂和片区为其开辟侍奉岗位,搭建侍奉平台,可谓倾尽心力。然而,随着近几年的侍奉越发顺手,这位同工觉得自己能独当一面,抱怨牧师不放权、让他做不起来事,心理失衡,以辞职“逼宫”。“逼宫”不成,他又在同工间说闲话,散布不利于牧师形象和教会合一的言论。尽管他之前已经辞职几次,主任牧师依然希望他继续服侍,只是当时牧师事务繁忙,没能及时深聊,让他以为主任牧师同意他辞职。如今回想,反倒觉得凡事有神的美意。若不是这事,也难暴露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这种事与愿违的人才培养情况,在教会中并不少见。有的教会耗时多年,用心又花钱培养同工,给平台让他们实践,最后培养对象急于“上位”暴露重重问题。这些情况不仅让之前的投入付诸东流,还会给教会惹出大麻烦,轻则引发弟兄姐妹心生隔阂,重则导致教会分裂,阻碍教会健康发展,损害教会对外见证,不荣耀主名。面对这样的问题,教会应该积极应对,将个人和教会的亏损降到最低。
一、及时止损,远离权力试探
在教会培养人才这事上,若发现培养的同工信仰、生命、品格有问题,继续留在核心侍奉岗位,显然不适合,毕竟侍奉动机不纯正的领袖在教会造成的破坏力更大。就像当年的扫罗,起初他虽蒙神拣选,做了以色列的王,可后来他专顾自己的荣耀,数次违背神的命令,神便收回他的属灵权柄及王位。教会若纵容心术不正的人留在重要岗位,只会像扫罗不断陷入偏执、癫狂一样,这等于给教会挖坑埋雷,随时会爆炸。
教会讲台、行政决策、小组负责人等重要侍奉岗位,从来不是“有能力就能上”,而是神拣选“并要从百姓中拣选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诚实无妄、恨不义之财的人”(出18:21),可见生命与品格比能力更重要。要是让不明白信仰,心思不纯正的人当了教会领袖,就是给教会埋下隐患。比如:讲道人讲道不以基督为中心,像当年假先知那样说虚空的话,掺私货误导信徒;做决策先盘算自己以后做组长,笼络一批“听话”的人,就像哥林多教会有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林前1:12),破坏教会合一。
教会不要怕得罪人,致使其陷入更深的权力试探中,给其换个岗位或让其冷静一段时间,并不是否定他、打压他,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教会,也是帮他躲避权力的试探。当然,心里贪权的人,被冷落多半会觉得自尊心受损,产生不满抵触的情绪,这时候教会要迫切祷告,用爱心说诚实话,坐下来坦诚交通,把问题掰开、揉碎、讲明:不是不认可你,不是恶意为难,让其丢人,而让其明白侍奉到底是为了荣耀神,还是求自己的权位?
要是他能静下心来在任何岗位上都能继续侍奉,明白“服侍不是为了做组长”,而是为了荣耀神,服侍人,说不定能像彼得那样虽然经历过三次不认主,但回转过来,依然被主委以重任,成为教会的“柱石和根基”。
二、尽力挽回,助其归正成长
“及时止损”不是“彻底放弃”,因为挽救灵魂、造就生命本就是教会的使命。教会要尽力将其拉回正路,就像巴拿巴耐心陪伴马可成长一样,最终让马可成为保罗认可的同工。
教会不能以“审判官”姿态对待迷失的同工,而是尽量多听听他们心里的实话,把问题根源找出来。是当初就没弄明白侍奉的呼召,错把教会岗位当成“晋升”途径?还是灵命幼小,被信徒们“组长”的称呼叫得飘了,忘了初心?又或者是对教会发展理念、牧者的行事风格有意见,憋在心里没说开?找对了症结,才能帮到点子上。
让其明白侍奉的意义,“侍奉到底为了谁”“权柄是谁给的”“为啥要学谦卑”这些问题都要搞明白。如果他不能明白侍奉是为荣耀神,就会图人夸奖;如果他不能明白权柄是神交托的责任,就会变成满足私欲的工具;如果他不能明白侍奉是为了忠于使命,就会盯着组长的位子。侍奉神的人,尤其是当成教会领袖培养的人要像使徒保罗一样,能明白自己是罪人中的罪魁,然而,却蒙了怜悯。
对陷入权力试探的同工来说,调岗是对付老我的好机会,也是内心两灵交战的时间,教会要为他守望,帮助他得胜试探。挽回一个人并不容易,可能得熬上一阵子,甚至会受不少委屈。然而,主的教会始终要抱着“不排斥、不丢弃”的爱心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他就真能回转,重新听见神的呼召,永远得着一个人。
三、吸取教训,坚持人才培养
当教会培养人才事工受到挫折,有些教会领袖容易走上极端,草木皆兵,干脆不培养任何人了。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不利于教会健康发展。教会牧者同工终将老去,无力承担教会责任,继续福音使命,需要有新人起来接班,如果教会没有人才培养,人才储备,教会的事工迟早陷入“青黄不接”的状态。
其实,培养人才事工遭遇挑战是正常的,毕竟今天的教会领袖们并没有上帝视角,我们不应该强求完美。圣经中神亲自拣选的扫罗还失控了,主耶稣亲自呼召的门徒在一起也争论谁为大,犹大还卖了耶稣。教会及教会领袖看错人,废了心也是正常的事,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在其中学习功课,吸取经验教训,却不放弃培养教会人才的使命。
从选人到培养,再到委以重任都要循序渐进,且不要想一蹴而就,要知道“欲速则不达”。选人时,不看外貌;用人时,不只看能力;要在暗处观察,不只是听他说什么,听欣赏他的人说什么,听听比他职位低,却有独立思想的人怎么说。侍奉更看重信仰、生命、品格和侍奉动机,毕竟神看重的从来是内心的忠心,不是外光鲜外表。
得等他在真理的认识、属灵生命都成熟了,稳重了,再一点点给他权柄,让他在担责任里学会担当,在受托付里练出忠心。更要让他真明白:权柄是为了“服侍”,不是“当领导”。就像耶稣跟门徒说的:“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6)这样才能帮他建立正确的侍奉观,不至于一碰到权位就动心。
教会培养人才,本就是条必须凭着信心和耐心走的路,碰到不如人意的事、心中难免失望。无论如何,我们要确信神是掌管教会未来的主,他必照着自己的时间,兴起合他心意的仆人。面对困境,“及时止损”是为了守住事工的纯正,“尽力挽回”是为了彰显基督的爱,“坚守使命”是为了培养忠心的仆人。这样,人才培养才能不断层,给教会的发展添上实实在在的力量,让神的名得荣耀,福音传得更广。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