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这样一件事:一个教会班组的负责人,因为工作上的事,对同工发脾气,质问道:“你会不会说人话?会不会办人事儿?”这两句话引起了同工极大的反感,伤了这位在教堂做义工20多年老弟兄的心,他感觉自己太受气了,于是他愤然提出辞职。
“有话好好说”,这是大多数人的希望。然而在我们周围有的人却很难做到,虽然他们的心地是善良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就是有话不好好说,或是又臭又硬,或是出口伤人,可以说是话说的不合宜、没有爱心。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这节经文使用了美丽而卓绝的隐喻。银网中的金苹果,不仅有迷人的外表,更具有美妙无比的味道与馨香。话说得合宜的人必被重用。”──《圣经精读本》
如果我们是信主的人,我们的心地再善良、我们再觉得是“为对方好”,但是说的话不适宜、有话不好好说,伤人同时也殃及自己,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应该有话好好说。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这个话题。
一、要用让人舒服的说话方式说话,不要生硬冰冷
我有一位熟悉的老弟兄,今年80多岁。他在退休前是一个学校的副校长,他也是本地基督教第一代的传道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爱心、讲话非常温柔,不管对谁都像对学生那样有爱心,即使讲道也这样,大家都乐意和他接触。
人要用话语温暖他人,也是温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反问句来回应他人。反问句往往带有一种质问或嘲讽的语气,容易让对方感到被轻视或不被尊重,从而引发不悦甚至误解。比如,当同事请教一个简单问题时,如果我们脱口而出:“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吗?”说实在的,我在生活当中最不爱听的就是有人用反问句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有人来到我这里,我问你喝点儿什么?喝茶还是喝咖啡?个别人就会说:这还用问呐,我喜欢喝什么你不知道?虽然是朋友,但他说的这种话也让人心里觉得不舒服。即使本意并非恶意,也可能让对方感到尴尬或受伤,进而影响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同样,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对孩子说:“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是反思自己的行为。长期如此,人际关系容易变得紧张,沟通效率也会下降。因此,换一种更平和、尊重的表达方式,比如“这个我可以解释一下”或“我们一起来看看哪里可以改进”,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维护彼此的尊严与情感连接。良好的沟通,从避免反问开始。
二、常说鼓励话,不说抱怨话
心怀爱心和爱意,每天让正面、善意的话语浸润生活,分享时带着耐心和温柔,就像递给别人一杯清凉的水。不说抱怨和指责的话,说这样的话会让关系产生裂痕。比如说在社会或教堂里有同事同工没有做好一件事情,那就不要指责、不要抱怨,而要说:“没关系,让我们一起重新再做。”我记得我女儿在小的时候带着同学在家玩耍,曾经把家里的衣柜玻璃弄碎了,她非常害怕。我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我的妻子和我说了这件事儿,我没有指责她、批评她,而是问:你和同学们被玻璃刮伤没有?这比“你怎么总是惹祸!”更能传递安全感。
三、常说祝福话,不说评判话
常说“祝你平安”、“希望你顺利”等话语,像阳光穿透阴霾。不要动不动就颐指气使地说批评或论断他人的话,这样说话只会增加紧张感、不和谐感。当我们主日到教堂聚会的时候,听到在那里服务的弟兄姊妹笑脸问着我们主内平安的时候,我们会感到非常亲切和温暖,是吧?当我们给同事发条消息:“今天看到你处理项目的耐心,很受启发!”总比指责他,你今天处理的事情怎么那么糟糕,要好得多。我们信主的人,外出或者做事情的时候,真的从心里希望自己的同事同工能够有祝福的话,因为这种话是来自基督里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甚至是犯错误,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神。所以不要随意用话语指责自己的同事、同工、同道,那样不好,要换一种方式不更好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有道理的。
四、常说诚实话,不说虚伪话
在生活的纷繁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质朴而深刻的话语:常说诚实话,不说虚伪话。这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蕴含着为人处世的真谛,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当始终坚守的准则。
为人要诚实,这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对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与负责。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这种不诚实的情形不是没有的。诚实意味着我们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掩饰、不做作,让内心的声音毫无阻碍地通过言语传递出来。当我们面对各种选择和问题时,能够清楚地说“是”或“不是”,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使他人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猜疑。即使面对无法承诺的事,也要温和地说:“我需要再考虑一下。”“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4:23)这句话不仅仅是在信仰层面的指引,更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一种启示。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对待信仰还是生活中的琐事,诚实都是最为宝贵的品质。只有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一切,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从容,收获真正的友谊和尊重,让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变得更加充实和安宁。
五、常说安慰话,不说冷漠话
我们要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一句“我理解你的难处”比长篇大道理更有力量。不要轻描淡写或冷漠回应会让人伤心。比如:当一位肢体找到你倾诉他的内心话或难处的时候,我们不能冷冰冰地回应:“好,放在祷告里吧”,然后便不再过问。当朋友失落时,默默递上一杯热茶:“需要聊聊吗?我随时在这里。”这总比冷漠地说:“当初我就告诉你,如何、如何,你不听话,这怨谁?咎由自取”要好得多。
六、常说温和话,不说挑衅话
在生活的广袤舞台上,无论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职场,洋溢着爱与温暖的主内环境,还是充满着烟火气息的家庭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分歧。这些差异就如同交织在一起的丝线,构成了生活复杂而多彩的画卷。然而,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关系中妥善处理冲突,便成为了我们需要用心去学习和领悟的重要课题。
常说温和话,不说挑衅话,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言语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刻智慧的人生哲学。当我们面对与他人之间的不同观点时,学会用柔和的方式回应冲突,就像是在汹涌的波涛中投入了一颗温柔的石子,能够有效地化解紧张的氛围。这种温和的态度并非是软弱的表现,相反,它彰显出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沉稳、包容与自信。
总之,常说温和话,不说挑衅话,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修养,也是一种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让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铭记这一准则,用温和的力量和爱人如己的胸怀去化解冲突,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七、常说积极话,不说消极话
我们的信仰就是正能量的,而不是消极的。传福音,就是要传递圣经真理的福音,传递希望和正能量,让身边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上帝的慈悲、基督的爱和救赎。散布恐慌或过度渲染负面情绪只会增加焦虑。
曾经有一位传道人由于在讲道中过度地渲染世界末日而被停职。并且他还说出了世界末日在哪一天,这胆子也够大的,后来被有关部门暂停其讲道资格两年。因为他所讲的不是积极地、正能量的话,这是不适宜的。
“悲观者抱怨风向,乐观者期待风向改变,现实者调整风帆。”——威廉·亚瑟·沃德
八、常说感恩话,不说挑剔话
我们基督徒要知恩、感恩、报恩,特别在日常的信仰和生活当中,要时时感恩,处处感恩,要讲感恩的话,不要讲挑毛病的话,不要看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为什么不想想要感恩呢?比如说我们老年弟兄姊妹每天醒来之后第一件事儿就是感恩,神又给了我们新的一天,这就是恩典,自己要感恩。我们也要为生活中的小事心存感恩,让感恩成为生命底色。
我们不要带着有色眼镜观看这个世界,总是心存抱怨,像以色列人抱怨摩西一样,那是不行的。不要说挑剔的话,习惯性抱怨容易偷走喜乐,也不要和那些身上带有强大的负能量、总是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的人在一起,远离这样的人,也不要和他们争辩。假如我们每天睡前记录三件感恩小事,坚持一个月,心境会大有不同。
九、常说建设性话,不说贬低话
“与人为善、言之有物”。指出不足时先肯定优点,看主流。建议或意见要带着尊重和善意,不作为论断者和审判者。即使批评时,也不要带攻击性或讽刺,不要讥讽、嘲笑,那样会使人感觉不悦,有反感。
再一个就是要注意说话要有分寸。我们无论是在教会还是在职场、还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但是我们要说建设性的话,而不是在说话之前先贬低他人,那样也会使人难以接受的。为什么有的人说话大家都喜欢听、乐意接受?因为他讲的是真诚的话、是有建设性的话,而不是论断、批评的话。
“理直而出之以婉,善言也,善道也”。
十、常说分享好事的话,不说闲聊八卦的话
一个有真诚信仰、内心充满阳光和喜乐的人会常常分享生活中温暖的小故事、见证,比起搬弄是非、说些无聊八卦的话更有意义。说话当中热衷于传播他人隐私或流言可能伤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有次我听到一位同工讲某某人有生活作风问题,我说你怎么知道的?你看到了还是抓到了?他说我是听别人说的。我说你作为基督徒,你怎么能这样呢?即使不是信主的普通人也不能这样道听途说。听别人说那就是真的吗?没有事实就不要传,有的事情即使你眼见了也不一定为实啊,所以不要传这些东西。
这样无聊和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注意的一点是: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戴尔·卡耐基
十一、常说道歉话,不说推卸话
作为基督徒,我们要严于解剖自己,更要有自知之明,在信仰中被真理所约束,不能任性。要勇于承认错误,一句“我做得不对,请原谅”比任何解释都更能修复关系。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同事把领导交办的事情没做好,问我怎么办?我说在领导没有找你之前,你要首先找到领导,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要说这样的话,不要文过饰非、不要为自己辩解。结果他按照我的话去做了,领导知道以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好,我知道了,以后做事要谨慎一些。事情就这样完结了。
而说推卸责任的话会让对方反感,会使关系僵化。“如果你是对的,就要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如果你错了,就要迅速而热诚地承认。这要比为自己争辩有效和有趣得多。”——戴尔·卡耐基
十二、常说鼓励的话,不讲指责贬损的话
常说鼓励的话,不讲指责贬损的话,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任何人都需要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尤其是我们基督徒。说鼓励的话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相反,指责和贬损的话语往往会让人感到沮丧、无助,甚至产生自卑感。
鼓励的话可以是简单的赞美,比如“你做得很好,神记念你!”“我为你感到骄傲,你做得荣耀神”等等。这些话虽然简单,却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力量。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前进。
不讲指责贬损的话,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错误视而不见。相反,我们应该以建设性的方式指出问题,并提供改进的建议。这样,对方才能够真正理解问题所在,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好好说话,不是圆滑,而是把别人放在心上的善良;不是世故,而是历经风浪仍愿对世界柔软的坚持。它让陌生人成为朋友,让爱人成为家人,让黑夜听见黎明。好好说话,是一生的修养。
让我们都好好说话,“不要毁谤,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
(本文作者为福音时报特约撰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