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服侍与如“光”照在人前是否冲突?

来源:福音时报
2012-09-26 03:54:08
分享与播放

在互联网主导的当下,许多信息得以迅速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传递,对于基督教界而言,站在服侍第一线的各教会同工对此是否持有一颗开放的心态,主动将自身的服侍如“光”照在人前,如“盐”撒在人群中?记者在上海的部分教会中走访时发现,拥有国度之异象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近日,记者在上海部分教堂的走访中发现,有些教会对于媒体的到访持开放与欢迎的姿态,乐意将教会所展开的各项活动透过媒体向社会大众进行及时见证;然而也有些教会对媒体的介入持保守乃是抵触的心态。无论是怎样的看见,不容忽视地是中国教会在当今开放的时代需要媒体事工的兴起与作为。从上海部分教会对媒体事工的不同回应中,记者发现一些令人深受启发的观点:

持有开放与欢迎姿态的教会,其牧者的共同点大多将视角对准国度之异象,并且意识到媒体事工对于福音的传扬与保护至关重要。

一个教会复兴与否?除了人数,更在于其服侍之果效。闵行区一教堂虽然很小,然而记者在与堂内牧者交流中发现,该堂有着极为美好的服侍心志,一方面默默服侍是堂内牧者同工们的一种共识,一方面又觉得教会既然实际的在做各项事工,理当诚实且真实地摆在世人面前,正如耶稣所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节)”可见,真实地服侍需要默默牺牲的心志,而透过媒体将美好的福音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亦是主所喜悦的作为,两者并不冲突。

只是,也有传道人对于媒体的报道持有顾虑,从徐汇区某教堂一位牧会同工分享中或为经典,这位在教会中做青年事工的同工亦对国度异象抱有极大热心和负担,只是回到自己所服侍的位置上时,这位同工觉得,各自只要把各自的教会信众带领好,建造好每个来到教会的人灵命的长进,就已经是很好了。

“至于教会在社会领域的服侍,默默地去做就好,不必求人的关注与赞赏。”这位同工充满爱心地说。

记者在与这些只愿默默服侍主的教会同工们交流中,深深被他们的爱心所感动,然而在交流中也发现,不少教会对媒体事工持戒备心态乃是担心“我们不想去赢得人的喝彩,那样上帝的赏赐就落空了……”

的确,我们无论做何事,都不该将荣耀归给自己,也不该把自己抬高超过耶稣。在基督里,所有的信徒都是因为他而得救,所有的服侍同工也都是因为他的拣选而蒙恩才得以侍奉。为此,耶稣在告诫我们要像光照在人前的同时,也不忘提醒说“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诚如本站一位读者“迦百农生态园 ”在看过《上海普安堂爱心捐助四川学子900套课桌椅》这则新闻报道之后,留言说:“赢得人的纪念与喝彩,就被上帝搁置,基督徒的爱,不需要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人不知的行为,这和假冒伪善的法利赛人没有多少区别。”

只是也有牧者见到之后鼓励记者说:“报道好的行为,不是为了让人羡慕或纪念,乃是为了让更多看到之后,能够去效法……福音所传递的是生命的气息,拥有基督生命的人会很自然的将荣耀归给天父,世人若懂得敬畏,也会从我们基督徒的这些像光像盐的好行为中,得见神的面。”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上海绝大多数教会目前均无自己的官方网站,许多信息仅靠一些热心信徒借助微博、论坛等途径零星的对外传递。作为一个开放、开明的大都市,上海基督教界所出现的这种现象令人费解。

题外话:针对上海各教会无网站的现实问题,记者随后将会继续与上海各教会牧者进行友好交流与沟通,期翼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让全国各地的教会和信徒得以更及时的了解这座拥有169个基督教堂,信徒达21.8万人(上海民宗网2011年统计数据)的大城市教会状况,从而更好地为上海教会的复兴与崛起献上恳切地祷告与援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