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婚现象及其对策

来源:作者博客
2015-03-18 14:31:00
分享与播放

“网婚”即虚拟的网络婚姻,或者叫网络婚礼。指的是在网络上交友、登记、领取虚拟的婚姻证、确定婚姻关系、生活、养孩子、做家务等等的网络虚拟婚姻关系。它类似于互联网时代以前一度流行过的所谓精神恋爱。但不过网婚却借助互联网的形式,赋予这种所谓婚姻关系以虚拟的互联网的关系确认并模拟现实中的婚姻关系状态。而精神恋爱只是一种精神出轨,强调的是尽量避免实质性的婚姻性生活及不洁思想。网婚是以网络形式营造婚姻生活。

网婚包括单身人网婚及已婚人士的网婚,异性恋网婚及同性恋网婚。

一、网婚的历史

网婚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据说最早起源于天涯社区的天涯婚礼堂,设立于2001年4月10日。当时该网站论坛第一次提出网婚概念、第一个为新人开辟虚拟婚礼专用场所、并颁行了网络史上第一部最系统、最完善的网络婚姻法的BBS版块。最初这也许只是一种吸引流量的尝试,但后来如同失去免疫力的癌细胞扩散一般,一时风靡到整个网络世界。现在已经无法统计网上有多少网婚注册。最保守的看法认为,目前全国至少有12万网婚参与者,15%是青少年。笔者估计现实中的网婚数大大超过这个数字,青少年网婚的百分比也大大超过15%。当下网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

二、网婚的原因分析

网婚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逐渐凸显。由此所带来的子女教育问题、伦理问题、家庭问题、法律问题等等正亟待我们解决。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网婚的流行呢?一般而言,有以下原因:

1、精神空虚的后遗症

据观察,网婚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及停止追求的失败群体中。这一类人的基本特点是缺少责任心不强,精神空虚,没有鉴定的信仰和人生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缺乏良好的沟通。因为强烈的精神空虚和身体欲望,他们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宣泄的途径,于是便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满足精神性的空虚和肉体性的欲求。和酗酒、吸毒、网络游戏、赌博等等一样,网婚也是其宣泄精神空虚的一种出路。这些人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而付出,或者在长辈和周围人的婚姻不幸中对婚姻失去信心和兴趣。于是,转而追求一种可以不负责任的模拟婚姻,把对生活的想法用在了这虚拟的世界中。即在网上“结婚”、“发帖”、“请客”、“典礼”、“入洞房”、“过日子”、“生孩子”、“工作”、“养家”、“做家务”等等,如果两个人有分歧还可以没有后遗症的“离婚”,有合适的还可以“再婚”。这其实都是在逃避现实生活的责任,以虚拟的网络生活来满足心灵的空虚。

2、好奇心作祟

对于青少年而言,很多孩子开始网婚都是出于一种好奇心。促使这种好奇心而产生网婚的一般而言主要有三大因素:

第一是生理性性渴望,或者求知欲。弗洛伊德把所有精神性问题都跟性关联。笔者不一定认同弗氏的精神分析,但造成网婚的好奇心首先往往是源自青少年对性和爱情,存在懵懵懂懂的暗昧好奇心使然。而现实生活一时无法满足这种好奇心和欲求,他们看见有所谓网婚,便蠢蠢欲动,希望从中满足一下好奇心。

第二种的好奇心产生的原因是禁果效应。即,就像亚当夏娃一样,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想去得到它。网婚、性都是比较让人忌讳的暗昧名词,越是这些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人讨论的东西,越是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而且我们的社会基本没有一套成熟的可以让孩子正确地接触到性知识的途径,因此,性与爱情更显神秘。因此,他们就想试一试网婚的新玩意。而一旦进入网恋或者网婚,人的占有欲就会让其难以自拔。

第三种网婚好奇的原因是世风影响。孩子大约进到9-10岁以后,社会、特别是周围孩子圈内人(所谓朋友)对其价值观的影响就会逐渐超过家庭。如果周围的人都热衷一个话题,或者认为某个东西时髦,而某个孩子对其无知、“不够潮”,就会有out的感觉,这会影响其在圈子里的“地位”。因此,如果孩子的圈内人有网恋和网婚的倾向,并且在圈内产生了以此为荣的价值观,就会吸引我们的孩子出于从众而效法。

3、渴望婚姻形式,但不想承担婚姻责任的消极心理

这个更多是成年人网婚的原因。他们渴望有婚姻的形式,但又不想承担婚姻的责任。或者看到自己的父母亲人婚姻的不幸,转而逃婚、厌婚。但无论是“逃”还是“厌”,都躲不过他或者她内心深处对婚姻的憧憬。因此,当婚姻的理想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时,他们便转而寻求“网恋、网婚”。这样,他们既可以虚拟一个婚姻的生活形态,又无需承担婚姻中繁杂的责任和义务,也好面对网婚的失败。好则继续,不好则随时抛弃重来。不造成伤害,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4、炫耀与崇众

“网婚”对于大多数“老网婚者”而言,绝非简单的“过家家”游戏,许多人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是源自崇众心理和炫耀而寻求被尊重。他们常在圈内炫耀结了多少次婚,有多少个“老婆”,有多少个“帅哥”。这是因为这个圈内的价值观普遍以此为荣,故,他们会以追求网婚来满足虚荣心。

5、逃避现实的痛苦

现代人普遍压力很大,学生有学习的压力,成人有工作的压力,另一个普遍的压力是人际关系的压力。因此,为了逃避现实生活的痛苦,很多人选择了网婚来给自己建筑一座不愿面对现实的城堡。网婚就是众多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网婚”有几个基本特点:自由、诗意化、简单、无需承担责任。这比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面对老师和父母的监视、强迫,成人面对他人的冷眼和老板的苛责要简单得多。网婚对这类人而言是对失败的慰藉。

6、网络诱惑

当下,网络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不光婚姻,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已经被网络化了。比如,社交。一群人很久未见,好不容易好友相见,一起吃饭,但饭桌上,大家往往拿来自己的手机或者iPad,一边操作,一边聊天。没有网络,现代人就不知道如何生活了。我们发现,现代最难根治的瘾,不是毒瘾,而是我们已经被深深捆绑的网瘾。因此,婚姻也就被网络化了。网络正在成为现代婚姻生活的杀手。即使不是网婚,网络诱惑也是无处不在地插足在现代婚姻之中。一些现实婚姻生活中的失意者,转而从网络寻找婚姻的体验.由于网络的虚拟和隐蔽性的特点。现实生活中各方面都很平凡的人,只要在网上表现出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并对其他不具优势的特性给予隐藏或修改,就往往可以成为网络红人。转嫁到婚姻上,若面临失败和挫折,在网上可以“暂停”、可以“重新设置”,可以“重新开始”。而不要看人的眼色.因此,网络可以给他们一个自我慰藉的港湾,会让人沉迷其中。

三、网婚的危害性

网婚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兹简单列举如下:

1、婚外性

网婚让传统婚姻失去了婚姻的神圣性,把婚姻变成了游戏。婚姻是一种相互委身的契约关系,彼此承担着责任与义务。圣经说,婚姻使两个人成为一体,不再是两个人。婚姻包含着身魂灵的交融关系。和上个世纪末流行的精神恋爱一样,婚姻网婚最终也将演变成精神出轨(对已婚人士而言),乃至婚外性。网婚是喝盐水止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从而走向恶性循环。

2、影响孩子的成长及学习

对孩子而言,现代传媒让孩子过早地开启了恋爱的小门,及接触了性的诱惑。这和其它瘾病一样,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及学习。实际上,根据婚姻学家麦道卫及其团队的研究,85%以上的性病是来自婚外性。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一群毁坏于网络及各种瘾病的孩子和成人。

3、社会性责任心的失却

网婚首先产生游戏心态,让人玩世不恭,不懂承担责任,病让人习惯于不承担责任。其次,网婚让人沉迷其中,最终把虚拟与现实混淆,并由此培养一种对婚姻不真实的“理想状态”,当进入真正的婚姻生活时,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并且以虚拟的理想状态的婚姻来度量现实的不理想状态的婚姻,从而产生对现实婚姻的失望与厌恶。造成无法适应现实社会,与现实脱节的危机。这一点类似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兴起的一大批浪漫主义情怀的爱情作家。她们把爱情描绘为一种苦涩而脱离生活责任的美丽浪漫。最初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诗意的爱情文学化的描述。但久而久之,就连这些作家自己都无法分清真实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他们沉迷于他们描绘的浪漫,以为那就是真实的爱情与婚姻。最终让他们和他们的读者迷恋幻想中的爱情幻影,而无法适应现实的婚姻生活责任。这就是为什么这一批作家总是以离婚收场,而这些浪漫派读者也无法建立健康婚姻的原因。这一点和网婚类似。网婚也让人无法转换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从而造成真是婚姻关系的障碍。

在网络里结婚和离婚没有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这种方式会一点点侵入孩子的心灵,可能会使孩子对爱情不认真,对婚姻不负责任。网婚的虚拟化态度会培养出网婚者一样不负责任的心态和价值观。他们会对现实中的爱情和婚姻也有了一种游戏的心态,这些网婚青少年现在就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看的这么淡,今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必然会把网络游戏上的规则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4、伦理与法律问题

网婚面临法律与伦理的困境。我们无法在法律上给其定罪。但也无法逃避伦理的审判.

四、网婚的治疗

正确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以及文化认同是幸福婚姻的基础。网婚辅导与治疗的目的是要让网婚者认识自身在婚姻中及生之为人的责任,并建立实践这种责任的途径与能力,这是辅导活治疗的基本目标。以下提出几项基本的网婚辅导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认识迷恋症的本质

迷失网络的本质是“迷恋症”的问题,其本质是价值观及信念出了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某一方面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他今后就会极端地渴望满足这一或缺。举例而言,一个人在成长中很穷,没有玩具,长大了他就很想玩回过去没有玩好的玩具。一个人在成长中太过贫困,他就会迷恋金钱,喜欢现金。前不久媒体上提到某副司长,骑单车上班,但在家中被查出有一亿现金。为什么呢?十之八九,这位副司长过去家里太穷,一直对金钱产生迷恋症.有个基本的性格“90/10”法则。谈及人的性格90%是在原生家庭影响下形成的。只有10%是后天养成的。同理,网婚也一定是产生于众多迷恋症问题之一。网婚者若是没有网络,若是没有解决内在的根本问题,和众多迷恋症者一样的网婚迷恋者也一样会迷恋上诸如色情、赌博、暴力、自虐、吸毒等等的负能量嗜好。

2、享受放松和闲暇,建立有质量的沟通机制(建立良性关系)

因此,解决网婚问题的根本,不是解决网婚本身,而是要直面其产生这种迷恋症,这个瘾背后的原因。当我们发现孩子或者自己的配偶网婚时,不要以为天塌下来了,更不要粗暴阻止,而是要从产生这一现象的心理问题出发,加强交流与引导,解决问题的根源,才能让对方摆脱网婚迷恋。若是配偶网婚,而对方不愿承认,在初级阶段,不挑破也许更加合适。这时可以加深交流,或者一起预备旅游,暂时帮助对方脱离过去习惯的圈子,让人在放松和闲暇中(闲暇的放松类似催眠)和自己的配偶进入良性的深层次的,有质量的沟通。有时网婚和众多迷恋症一样,源自压力下的逃避,因此,放松和闲暇,沟通和关系是解决网婚的第一途径。

3、建立崇高的目标、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圈子

其次,需要帮助网婚者,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建立崇高的目标、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圈子。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认为网婚是时髦的,他就不会认为有戒除网婚迷恋的任何需要。相当多的迷恋症,迷恋瘾都是来自不健康的生活圈子,和朋友圈子的影响。这是社会价值观的问题。上述天涯社区的天涯婚礼堂弄出了很多反传统,反普世价值的价值观。这一类的负能量圈子,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当远离为上。我们要帮助网婚者走出这个虚拟的空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摆脱负能量的圈子。这几年的中国网络媒体,甚至报纸,负能量的信息过多,他们未能提出建设性的社会改革和解决不良社会问题的建设性意见,相反,总是以挖苦、挑衅的手段挑拨社会的公众情绪。这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性方法。我们需要帮助网婚者摆脱这个不良圈子。

4、善用资源,摆脱依赖症,建立良性关系

凡事我都可行,但无论哪一样,我都不受它的辖制。

网络是一种中性的资源。可以产生网瘾、网婚、网恋,也可以借助网络凝聚正能量的生活资源。我们需要帮助网婚者树立可实践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充实他们的生活。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摆脱网络依赖和依恋,戒除各种瘾病。我们需要帮助网婚者与亲人建立有质量的沟通机制,良好的关系,以健康的现实关系取代虚拟的网络关系。对于青少年网婚,需要建立家长与孩子双边互动、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我们需要做好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引导和帮助。网恋和网婚问题永远出在网恋和网婚问题之前,解决之道也要是在网恋之外。

综合上述几种网婚产生的原因,解决网婚问题需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辅导者(最好是患者亲友)需要与网婚者建立同盟的战友关系,一同平等面对。记住我们的辅导原则,不是与情绪互动,而是帮助网婚者戒除各种不良瘾病。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信心,建立他们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和实践的途径,激发斗志,建立生活的热忱,建立他们愿意戒除网婚等一切瘾病的意愿。我相信,网婚是可以在关系的改进中戒除的。

本文转自张远来博客。原文:网婚现象及其对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