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状态

作者: 苔米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7-08 09:56:59
分享与播放

网上有很多对中年人的调侃,比如:人到中年不如狗;人到中年保温杯加枸杞;人到中年需要承担家庭和社会重任活不起,也死不起;……故作轻松背后隐藏深深的危机。还有人说在公司千万不要骂90后和00后,因为他们不骂都会跑,要骂就骂那些中年人,中年人无论如何也不敢炒老板鱿鱼。人到中年,明明应该不惑的年龄,反而困顿起来。难道就最好的中年人生活方式吗?显然并非如此。

一、有衣有食就知足

人到中年做知足的人,小富即安。不知足的人,欲壑难填,深陷痛苦。要知道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的地方;田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是喝饱肚子。也不要为明天去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也没有人可以因忧虑让一根头发变白或变黑,忧虑反而会让人受罪。人到中年还不能知足看淡,真是智慧不足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方面的发展大多到了极限,大器晚成的概率极低。

人的欲望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表面看起来美好,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那样反而损失更多。叔本华说过:“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会痛苦,满足便会无聊,人生就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摇摆。”没有完美人生,有衣有食就知足,如果太过贪恋世界,总有许多愁苦将人刺透。

孔子有一位他非常喜欢的学生颜回,他家境贫寒,居住在十分简陋的小巷破屋里,饿了就用箪盛一些饭吃,渴了就用水瓢舀一瓢冷水喝,别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能因此刻苦好学,所以孔子夸他品德高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我们也当学习这种知足常乐。

二、名利得失要看淡

人到中年身边总会有几个事业家庭双丰收的同龄人,或者工作中少不了名利得失,互相竞争。人生在世生活应该有目标,有追求,如果没有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不过我们要有一个度,如果为了名利得失违背信仰,出卖朋友,没了底线,伤痕累累完全没有必要。很多时候,争到最后也是一场空!争就有了功利心,争就计较得失,争就以自我为中心。

《老子》中有一句话:“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名声和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切?生命和财产相比,哪一个更贵重?得到和失去相比,哪一个更有害处?过分地追求名利,会付出更大的力气。不舍得钱财,一定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老子也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两人先后拜鬼谷子为师,跟随师父在深山中学习武艺、兵法韬略,兄弟二人在学习的时候感情也非常好,相比之下,孙膑的天资更高也更勤奋,但庞涓却提前下山,去了魏国,得到了魏文王的赏识,封为将军。

庞涓自知孙膑的韬略武艺都在自己之上,于是想出一个计策,亲自前往山上请孙膑下山,与自己一起为魏王效力。而等将孙膑骗到魏国后,又派人挖掉他的膝盖骨,将其软禁,这样在庞涓看来,天下间就没有再能与他相匹敌的人了。

因受庞涓陷害变成废人的孙膑从此一心想要报仇雪恨,于是借着一次齐国出使魏国的时机,叫人将自己藏在马车里,跟着马车回了齐国。他来到齐国后,被田忌发现,得知其身份后将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是位聪明的王,他发现孙膑果真有大才后,委以重用。后来,孙膑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两次运用围魏救赵的计谋战胜庞涓,使庞涓拔剑自刎。

虽说孙膑报了自己的血海深仇,但他已成了一个废人,最后也是郁郁而终。庞涓和孙膑同样作为鬼谷子的弟子,本该惺惺相惜,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可他们为了一己名利得失残害同门,也害了自己。

人到中年,生活总是鲜花与泥沙俱下,诱惑也是和陷阱并存,危机和考验无处不在。只有看淡名利得失,生活才能避开大部分不必要的痛楚与懊悔。

三、灵性稳行在高处

人生在世除了衣食住行的需求,精神的追求,还有灵性的追求,如此才能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都得了秘诀。不然当物质无法加赠幸福的时候,会无聊,饱暖思淫欲;只有精神追求不食人间烟火,当困难打击来临的时候,信念依然随时被击垮。

叔本华讲过:“所以很多有钱人感觉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精神方面的熏陶和修养,没有见识,也因此缺乏对事物的客观兴趣,而只有这些才可以使他们具备能力进行精神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自然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相反,为了保管好偌大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只有精神财富越富有,你留给痛苦和无聊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小。

人有灵性,人除了吃喝玩乐,实现自我的追求之外,还要有灵性的追求,超越日光之下的追求,稳行在高处,向着标杆直跑。他可以看透万事,却没有人能看透他。哪怕在世平淡无奇,甚至深陷囹圄,也可以在暗夜歌唱。

人到中年,走过半生,洗尽铅华,愿人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生活状态。既有入世的通达,又有出世的清明,身心皆有平安,灵魂拥有盼望。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