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心灵的重担

作者: 尘埃
来源:福音时报
2023-05-11 20:32:43
分享与播放

有一位姊妹被某种疾病纠缠了好多年,以前我们都在诗班侍奉,我深知她病情严重时的痛苦,也知道她跑了很多地方求医,却不能得到医治。前几天我听了一个偏方,就很快打电话告诉她。我的话刚说完,她就告诉我说她们有几个人每天下午三点在一位姊妹的家里祷告,她一直都坚持去。她告诉我详细的地址,希望我也能去祷告。又给我讲了她们的见证,只是只字未提我告诉她的那个能医治她疾病的所谓的偏方,我顿时感到几分惭愧。

她一直都是一个很热心的人,虽有病在身,但很少情绪低落。她一直坚持在诗班侍奉从未间断,她也愿意把家里的事及自己身体的状况说给熟悉的姊妹,好让大家为她祷告。或许我告诉她的偏方她根本就没有听进去,或许这么多年她什么治疗的方法都尝试过了,早都失望了。虽然病痛依然还在,但她已经不放在心里了,只要祷告,只要寻求神,自己便会安然无恙。不再为疾病忧虑,不用再天天想着怎么治疗,而是让意念离开病与痛,转向神。这或许是她多年来依靠神的习惯,或许是她在无望中渐渐忘却了自我,而全然仰望神。总之从一种境界走进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境界,是需要放弃好多东西,也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练,特别是要放弃自身。

这使我想起了中世纪的教皇与教父们,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专权者。他们集政权和神权于一身,权力之下是虔诚的百姓,权力之上是至高无上的神。他们应该是最与神亲近的人,可他们却既不俯瞰,也不仰视,腐败、贪婪、荒淫,人性的罪与恶缠绕着他们,他们无法摆脱那看似风光无限的生活,无法走出自己罪恶的深渊,无法抛开名与利,无法忘却自身,更不能从心灵里走近神。今天,在我们的身上也多多少少折射出他们的影子,正如耶稣谴责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他们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又喜爱人在街市上问他们安,称呼他们拉比。(太23:6-7)我们处在教会的某个职位,或有了某种职分,都是神所赐,我们不应该用神所赐的去满足自己,或最大化的炫耀自己,或以此图谋个人利益。我们的心理境界若一直都沉浸在自我的欲望和满足里,那侍奉与敬拜便都是徒然。

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太11:28)我把它理解为心灵的放下。只有放下,才不会有负重感,也只有放下,才能空出心灵的位置来,真正享受神的安息。一个人的心灵如果承载的太多,总是徘徊于世俗,专注于自我,或在自身的某种困境而走不出来,那就还是没有放下。既放不下,就无法走进并拥有神的安息。

我们看似都在教会,在同一个土壤里,而心灵的环境与土壤却不尽然相同。我们在某件事情上遇见了神,认定了神,同样,神也认定了我们。放下我们的重担,这重担不是我们的劳作,它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以及对肉体和心理满足,甚至最大限度满足的期望。我们把这担子卸在神面前,空出心灵的地方来接纳神,在神的境界里,会有轻松愉快的满足。

放下自我,放下心灵的重担,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神带领我们的过程,也是我们努力寻求神、回应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切切实实地遇见神,并与神相交。像那位被疾病折磨却寻不到良药可医的姊妹,像许许多多一生都专注仰望神的人。他们一生儿孙满堂,诸事顺利。虽经历人生的坎坷与波折,但内心安稳。如大卫所言: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诗16:11)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陕西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