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的理性成分

作者: 洪道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1-26 23:55:32
分享与播放

引言

如何更加全面地认识人性,并不是一项容易处理的任务。在上述几篇信息中,我们已经分别从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与人的堕落,人的罪性,人性的结构等角度陈述了人性的基本状况。这些不同的角度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另外,我们特别指出,作为基督徒不该轻易地否定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的教导及非基督徒仍有某种善行的现实。因为否定这个现实从某个角度来说乃是否定了上帝创造的善,从而也否定了这个世界仍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是可以成为承载福音的器具的。本文便想从这个角度入手,来看看人理性的价值。理性是人性的基本构成。我们不能说理性是人性的全部,却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离开了理性,人就无法思考,也就不能对这个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及上帝的启示有正确的认知。当然“理性”本身并不能拯救人脱离罪恶,我们只有正确看待并运用理性,才能令其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其成为圣洁的器皿。 

一、理性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西方基督教神学十分注重理性的功用,因为希腊哲学本身便蕴含着极浓厚的理性精神,汪维藩先生甚至曾将西方文化称为“知的文化”。虽然德尔图良曾将基督教信仰与希腊哲学对立起来,但大多数的西方神学家仍然对希腊哲学抱持开放的态度。奥古斯丁曾认为人性中的理性、情感及意志这三大要素,其中最独特的便是理性。考察奥古斯丁的神学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心脑并用的神学家,他的至理名言便是“信仰寻求理解”。这也是安瑟伦及托马斯阿奎那的立场。这些神学家们一方面将基督教信仰本身视为上帝的启示,因而使其地位高于理性;另一方面则让理性服务于信仰,充分运用理性来诠释基督教信仰,使这信仰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我们可以将“理性”理解成“理解力”,人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虽然他可以借助感官接触并充分感知这个世界,但这些由感官形成的感觉或获得的资料必须经过人的理性才能成为可理解的、有意义的事物。人如果没有理解的能力,就不可能从感官中建立起有逻辑、有意义的思想。人如果不对这些感官经验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有意义的认知,如果单凭感觉或感受去行事为人,那么人的行为就会跟着感觉走,就会失去方向。这就告诉我们,理性的基本功用便是使人能过有次序、有意义的正常生活。

当然“理性”对于基督教信仰亦是不可或缺。也许有人会认为基督徒对于上帝的认识乃是凭借上帝自己的启示,而不是人的理性。一个人太理性了,反而不利于他与上帝的关系,因为太理性的人往往信不下上帝的启示,将这启示当成不可接受的迷信。这里的“太理性”诚然颇有问题,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有人太理性、不肯接受上帝的启示,就以为理性本身乃是障碍。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对于“太理性”的人的确需要放低自己的态度,应当着重上帝的启示,使他的理性臣服于上帝的启示之下;但对于只强调上帝的启示而忽略人的理性的人来说,则应当多多加强自己的理性,以便让自己的信仰不落入偏执或迷信之中。 

二、正确看待并运用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走极端的人,在理性方面的极端有两种,一种叫“理性主义”,另一种则叫“反智主义”。“理性主义”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理性”。如果说古典时期及中世纪前期人们普遍生活在中古世界的宇宙观,是较为神本主义的话,中世纪后期便开始趋向人的自主性,接着是文艺复兴,然后是宗教改革。人的自主性不断加强,最后因着教会权威被不断削弱,张力消失,人的自主性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出现了所谓的“启蒙运动”。这个时候,“理性”被高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成了评判“启示”的标准。凡不合启蒙理性的事物,包括《圣经》中所记载的一切神迹奇事、一切超自然的事迹都被视为迷信而摒弃了。人们用自己的理性评判《圣经》,将不合理性的记载或教导删除,目的是为了还原基督教信仰的真相,想要透过这种方法找到所谓“历史的耶稣”。然而,除了《圣经》的记载之外,我们并没有任何外在的权威可以去任何裁剪经文的内容,否则名义上是在寻找历史的耶稣,实际上却是在歪曲那最最真实的历史面貌。总之,“理性”很重要,但“理性主义”绝不可取。

然而,我们也不该走向另一个极端,从“理性主义”走到“反智主义”的陷阱中去。因为“反智主义”并不能解决“理性主义”的问题,矫枉过正并不是明智之举。反智主义的举动只会让理性主义者更加看不起,更加贬为迷信,从而将理性主义者进一步推向正统的基督教信仰之外。“反智主义”最大的问题便是将“理性”与“灵性”对立起来,使其水火不容。反智主义者将“理性”置于“灵性”的对立面,认为将理性运用在基督教信仰中的人是不属灵的,因为他不靠圣灵的感动,不靠上帝的启示,却依靠人的头脑。如果这样,我们如何解释路加在撰写《路加福音》前先对耶稣的相关事迹有一番考察的记载。我们如何解释保罗在为腓立比教会的信徒祷告时,提到要他们的爱心在知识与见识上多而又多的教导。我们又为什么要让青年人去神学院接受具有浓厚理性色彩的神学教育,然后才允许他们成为教会的传道人呢?可见,“反智主义”不仅没有《圣经》的依据,也与基督徒的现实生活不相吻合。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浙江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