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系统的反馈回路

作者: 清水之澜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06 17:26:36
分享与播放

一、系统的反馈回路

在《系统之美》一书中,写到“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相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系统的反馈回路(System Feedback Loop)可以被理解为是存在于系统中的一个循环过程,是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像滚雪球一样导致系统状态朝某个方向发生变化。反馈回路是系统思维的重要概念,它可以解释系统如何自我调节、适应环境或发生失衡。

教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其反馈回路的因素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而是由多个部分影响下产生的循环。

二、反馈回路的类型

反馈回路通常分为正反馈回路和负反馈回路两种类型。

(一)正向反馈回路

正向反馈回路是指系统的输出反过来增强输入,使系统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正反馈会导致增长、加速或指数级变化,但如果没有外部调节,可能会导致系统失控或崩溃。

比如教会在宣教植堂上的循环倍增策略,教会成员积极传福音使得新信徒加入 ,通过门徒训练,更多人开始有负担传福音,最终使得教会迅速增长。在这个简化了的系统中,通过传福音和门徒训练两个部分的输入,分别产生的输出为新信徒加入、新门徒开始传福音。当输出增加时,会使教会迅速增长,显然也会使得输入增加。

(二)负反馈回路

负向反馈回路是指系统的输出抑制输入,使系统趋于平衡或稳定。负反馈用于维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失控。

比如教会的财务支出增加使得教会管理人员召开财务管理会议,做出减少财务支出的决策 。在这个简单的回路里,财务管理会议本来是因为支出增加而召开,但反过来却限制和减少了财务支出。如果教会每次召开财务会议都是减少支出,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召开财务会议。支出减少至零时,可能也无需会议了。

三、以系统的反馈回路视角看待教会同工为何对服侍变得冷淡

通过观察发现,随着教会人员的稳定,一些教会并没有走向成熟,反而是教会领袖孤家寡人般苦苦支撑着教会的运转。其他的同工、会众似乎变得不再热心教会的各种侍奉和活动。人们每周虽然也会按时参与礼拜、小组活动,但是总觉得教会少了点什么,需要进行改变和调整。

在传统观念中,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被视为是信仰出了问题。一种可能性是频繁呼吁大家要悔改、要敬虔、要渴慕神,但好像并没什么效果。除了对教会服侍冷淡,弟兄姊妹似乎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和火热;另一种可能性是会众开始抱怨教会领袖做得不够好,讲道不好、不够宽容有爱,甚至质疑教会领袖是否犯罪。但如果我们以系统反馈回路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时,可能会得出一些新的视角。

在《系统之美》一书中指出,长期保持一致的行为模式是反馈回路存在的首要线索。当我们,发现教会的氛围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时,可能是出现了某些反馈回路助长了这种低迷状态,也可能是某些反馈回路抑制了人们的热情。

1、从正反馈回路角度思考

正反馈回路表明,关系上一点点的冷漠可能会在反馈回路中经历循环而被放大,以至于影响服侍的热心。

(1)某个时期的关系冷淡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教会有较大的人员流动,那些平时能坦诚交流之人的离开,人们的关系也逐渐变得疏远。当以往热闹的教会突然变得冷清时,身处其中的人似乎也会变得冷淡。这是环境对个体行为造成的影响,并且反映了集体行为的同质化效应。就像人们参加赞美会后,通常会让变得激情满满,但当人们进入严肃庄重的环境,也会小声甚至不再交谈。

这种因人员流动造成的陌生感,可能会积存下来,导致当人们再次相聚时,也很难恢复到以往的状态。久而久之,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冷淡,人们无心关心彼此,无心服侍他人。

(2)生活及工作变迁带来的投入减少

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可能会面临婚姻、亲子方面的问题。单身时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会各项活动的服侍之中,而如今只能挤出一点点时间参与教会活动。随着时间和精力的减少,使得人们不再像之前那样热情,这种热情的减退可能会让人产生“这个人变得冷漠了”的判断,继而引起他人不再热情。于是,人们同样可能因为感受到冷漠而从时间精力减少的状态转变为真正的冷淡。

曾经听闻一个教会的成员相识时大家都很年轻,充满了活力。但随着大家结婚成家,又很少新人进入,逐渐无法像以往那样开展许多活动,很多人认为大家冷淡了。

(3)流言蜚语的扩散

有时,教会中会真实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当然会带来关系的冷漠。但情况不止于此,当人们发生矛盾时,很容易找第三方倾诉,希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在诉说过程中,必然会倾诉自己对矛盾的感受和看法。这些感受和看法并非是虚假的,但不一定是整全的。倾听者没有和矛盾的另一方进行交流时,可能会被倾诉方的感受和看法影响,对另一方产生不符实际的论断。论断产生后会使自己在与另一方接触时变得不如以前那么热忱。而另一方此时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会突然冷漠,他可能又会向其他人倾诉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于是,冷漠就在人群中被扩散了。   

2、从负反馈回路角度思考

也就是说,人们服侍的热情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被限制了。限制的原因可能有许多,有的是出于教会有意识的规划,有的可能是大家无意识的伤害。

(1)对深度的追求,可能限制人们服侍的热情

随着信主年限的增加,人们在知识上的好奇心难以像初信时那样容易被满足,于是会要求讲道更加有水平、有深度。于是,会众就希望讲员可以经过良好的神学训练,以应对人们日益增长的胃口。这会让一些无法花很多时间进行装备的人不再有热情进行讲道服侍。“反正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干脆不讲了。”

这种对讲道水平的期待有时是矛盾的,有的人说讲道不够深入,有的人却认为讲得太难;有的人说讲道不够生活,没有实用性,有的人却认为总是在讲生活,没有专注神的话语。《带领,从自己开始》对于此种状况,认为这可能是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投射在讲员身上,要求讲道更加有水平。

类似地,在其他服侍上,也可能会因人们的需要变化而让一些无法持续提升服侍技能的人失去热情。当失去热情时,就很难在深度的追求上有持续的动力。偶尔有热心的个体,也很难满足不同弟兄姊妹的多样性需求。既然教会不肯提供深度的服侍,大家也就很难在教会中保持热情。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的需要变化可能出于挑剔,也可能是出于真实生命成长的需要。但生命的成长,并非只是简单知识的学习,也包括情感的成熟、思维的成熟,更重要的是自己更加投身于服侍基督和他人。

(2)对敬虔的追求,可能限制人们彼此的关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能够敞开交流是基本的前提。而敞开的前提是有安全感,无论聊到什么,大家可以不伤害彼此。

随着信仰年限的增加,人们除了对信仰深度有追求外,也渴望自己生命真实的改变。因此,有时人们会刻意注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罪,也会监督他人身上的罪。如果一项罪长期得不到解决,敬虔的追求自然会产生一种压力。当事人面对职业、经济、婚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减轻痛苦,可能会选择逃避这种压力。逃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欺骗,掩盖自己的罪,主动减少和人的分享;另一种可能是对他人变得严厉,以近乎律法主义的情绪来监督他人身上的罪,使他人不敢敞开自己的问题。

于是,对敬虔的追求反而使人们越加不敬虔,也就导致不再热心服侍。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追求敬虔的问题,而是教会在追求敬虔时应以何种方式进行。在过程中,弟兄姐妹彼此之间如何相处,如何面对自己的遭遇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总结

教会这个系统是复杂的,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样的,并非是某个人的信仰出现了某种状况,而是系统运转中某些回路不断循环后积累的结果。这其中,可能是某些积极向上的抉择,也可能是人们身上的罪,甚至是二者的相互交织。

鉴于此,教会领袖们不应简单对教会出现的各种现象直接下定论,可以考虑从正、负两种回路的影响因素上进行思考,采取调整的策略。这样,或许可以避免一些妄下定论的伤害,也可以让教会的政策保持一定的延续。让教会既可以追求深度、敬虔,又可以体恤不同人的实际需要,让教会依旧保持火热的氛围。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重庆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