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失去的三百年》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01 10:55:38
分享与播放

从大航海时代到鸦片战争这段三百多年的时期,是国人最意难平的时代。因为正是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开始拉开距离,最终导致了近代百年的屈辱。

西方在地理大发现后迅速崛起,其航船遍布于世界各地。中国也在这一时期,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虽然大明帝国曾经有段时期也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随着1567年隆庆开关,中国也在积极地与世界发生联系。

当时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仍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为我国带来了滚滚财源。而哥伦布大交换也让番薯、玉米、辣椒等等美洲作物进入了中国,让国人的餐桌得以丰盛,成为后来康乾盛世人口大爆炸的基础。

中国近代的屈辱很大程度上是科技落后造成的,可在晚明时期,随着利玛窦、熊三拔、邓玉函、汤若望等等耶稣会士的入华。他们在传播福音,促进中西文明互鉴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钟表、世界地图、天文学、数学、火炮等等马上引起了中国有识之士的关注,徐光启、李之藻、王徵等等中国知识分子通过也耶稣会士的相处,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从而让中国在当时处于世界科技的前沿。假如这股风潮能够继续,中国是不可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

可是由于晚明时期朝政腐败、天灾频仍以及农民起义、满清势力的崛起,导致大明最终走向了灭亡。满清的统治者虽然在开疆拓土方面,为现代中国奠定了版图基础。可是他们维护满族统治地位,对广大汉族存在防范心理,从而导致了中西交流规模的缩减。

康熙是位爱好科学的皇帝,他与南怀仁、白晋、张诚等掌握科技的传教士有着密切交往。可是他对科技的态度基本仅限于个人爱好,并没有将其推广到全国的打算。康熙更是禁止耶稣会士向汉人传播科学,以免他们掌握技术,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而满清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收紧了对外开放的规模,留下几个口岸与外国通商。而与西方人交往则仅剩下广州一地。这种有限开放的政策,压缩了中国对外交流、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而这一时期,西方经历了思想、社会、工业三场革命,完成了近代化。而中国因着这段时期的有限开放,导致了远远地被甩在后面。导致近代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陷入了百年屈辱的境地。

延伸阅读:《失去的三百年》

本书所描写的内容,是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