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门教堂今年420岁了,她留下了哪些传奇见证?

作者: 鼓浪隐士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2-20 10:00:22
分享与播放

北京是一座古都,城内拥有众多的古迹。而位于宣武门的南堂,则是一座见证了中西文明互鉴的地方,今年她迎来了建堂420周年。

利玛窦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北京后,为了获得在帝都活动,宣教的机会,就像万历皇帝赠送自鸣钟、钢琴等礼品。在得到了朱翊钧的喜欢后,得以留在京城,从而实现了他长久以来的夙愿。

虽然安顿下来了,可为了教务,利玛窦希望能够在京城建立一座教堂。由于万历是位喜欢“奇技淫巧”的帝王,因而对利玛窦十分赏识,于是就把宣武门附近的一块地给了利玛窦,让他得以在此建立教堂。

1605年,宣武门教堂(又称南堂)得以落成,成为目前中国内地历史最悠久的教堂。而教堂的建立也标志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得以在北京居住,更好地拓展教务,从事中西文明互鉴。因此南堂的建立对于中国历史有着划时代意义。

教堂建立后,科学家徐光启出于虔诚的信仰以及对科技的热爱,经常来到教堂望弥撒,讨论科学知识。而他与利玛窦在此一同翻译了修昔底德的《几何原本》。他们将书中一些汉语没有的词汇用中文进行了精准表达,点、线、面、三角形等等今日大家熟悉的数学名词,就此出现了,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数学的发展。留下了中西文明互鉴的一段佳话。

1650年,德国耶稣会士汤若望对教堂进行了重建,并在此设置了不少天文仪器进行科学研究。而这很快引起了顺治皇帝的关注,出于对西学的兴趣,先后有24次莅临宣武门教堂,与汤若望交流各种科学文化。而南堂也因此得到顺治的优待,赐有御制“通微佳境”匾,悬挂于教堂,南堂从而见证了一段君臣佳话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往事。

虽然因为中西历法之争,北京教会遭到了冲击。可随着康熙铲除鳌拜一党,加上南怀仁在天文历法上的造诣,从而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宣武门教堂再度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重要地方。南怀仁长期担任康熙的教师以及担负火炮、工程机械等制造。这对君臣一同促进了中西文明互鉴与科技交流。而康熙更是为南堂御笔"万有真源"匾额和"敬天"匾额,命悬挂于南堂内。

宣武门教堂在历史上曾经因为火灾与庚子国变而两度被毁,可最终都得到了重建。目前的建筑是1904年重修的。虽然在特殊时期曾一度关闭,可在1978年得以重新开放,1996年11月20日,南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宣武门教堂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已经走了420年春秋,其中西合璧、精美雄伟的建筑成为古都的著名景点之一,来此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她见证了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南怀仁等等传奇人物的经历,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留下的一段段传奇佳话,奠定了其独特的地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