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从事装修板材生意的弟兄B和我们分享了一件令人感慨的经历。他提到,现在很多做生意的人实在缺乏诚信,甚至包括一些主内的肢体。原来,有一位也做装修板材生意的弟兄A,竟打着信仰的幌子去欺骗那些信任他的弟兄姊妹。
因为都是同一教会的肢体,弟兄姊妹自然对这位弟兄A很信任。他们选择在弟兄A这里购买材料,并非贪图便宜,图的是个安心,认为弟兄A是基督徒,不会欺骗自己,用的肯定是真材实料。可万万没想到,A竟然以次充好,表面文章做得足,里面却是偷工减料,用低价的材料冒充高价商品,以此来赚取更多的钱。外行人自然看不出来,但作为同行,很清楚里面的区别。当有人说他们两家的材料价格不一样时,弟兄B也不好揭露对方的行为,只能称不是一个商品。
弟兄A的行为显然是不正当的,虽然能给自己带来短期利益,却违背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1、这是赤裸裸的欺骗
弟兄A的行为,是典型的商业欺诈。当对方已经支付了相应的价格,他却不提供与对方约定好的商品,反而以次充好,以获得这其中的差价。一个诚信的经营者,当商品发生变化时,应该直言相告,而不应该利用这种手段来欺骗顾客。他的行为明显是故意为之,为的就是从中获取利益。
2、不能假借信仰之名行骗
他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欺骗,更在于他用信仰作为幌子,把教会的肢体当作欺骗的对象,利用信仰对他们实施欺诈。其他弟兄姊妹并不是为了图便宜,只是认为反正都是弟兄姊妹,在谁家买不是买,不如支持教会的肢体。他们本是出于信任和支持才选择在他这里购买材料。没想到却遭遇这样的背叛。
我们并非反对做生意人赚钱,也不是道德绑架,只要求他们能够公平交易,诚信经营,不能以次充好。这样假借信仰之名进行欺骗的行为,实在不应该。这不仅有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不会被上帝喜悦。
3、提高警惕,学会分辨
这也给我们以提醒,虽然都是教会的弟兄姊妹,但也不能盲目信任。不能因为对方是教会的成员就放松警惕,完全相信对方的话。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些弟兄姊妹心地善良,认为大家都是信耶稣的,怎么可能欺骗自己呢?实际上,也要适当分辨。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不让那些不怀好意者有可乘之机。
不论你是谁,都不能假借信仰之名来欺骗主内的弟兄姊妹。作为一个生意人,诚信是最基本的品质。我们不要求你免费送人,只期望你能公平交易,不要因为对方是“熟人”就“杀熟”。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自己的名声,更玷污基督的名声,让人轻视我们,也轻看主耶稣。愿我们能谨慎而行,以诚信为本!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基层教会义工。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