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能不能过清明节?

作者: 苏苏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3-28 13:38:22
分享与播放

清明节将至,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起源于周代,历经演变,到唐朝时逐渐形成节日,并与寒食节融合;宋元时,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地位,成为以祭祖扫墓为核心的传统节日。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关于基督徒是否应当参与清明祭扫的讨论逐渐兴起。因为清明的一些习俗,如供奉祭品,焚香烧纸,举行祭祀仪式等,与基督教“不要拜偶像”的教义有些冲突。甚至有人提出“基督徒不应当过清明节”这样的观点。

那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呢?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理解清明节的本质意义。

1、祭祖扫墓,缅怀先人:清明节最主要的习俗是祭祖扫墓,这一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重和感恩之情。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杂草,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

2、追思先烈,传承精神:清明节也是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前往烈士陵园等地,向先烈们敬献花圈,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就常被学校组织前往烈士陵园扫墓,为要牢记革命先烈们的付出。

3、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孝道观念、家族伦理、祭祀文化等诸多元素。通过参与清明节的各种习俗活动,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得以延续和弘扬。

4、亲近自然,珍惜生命:清明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人们在扫墓之余,也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这让人们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珍惜当下的美好

我们发现清明节存在的意义是积极美好的。对有些人来说,争议往往源于过清明节的具体方式上,而非节日本身。比如,祭祖扫墓时,无论是选择献花还是烧纸,本质上是为了表达对先人追思。就像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时,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准备一些菊花表达敬意,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有些基督徒不提倡过清明节,是因为在这个节日有好多迷信或拜偶像、拜鬼的活动,因此就干脆“一棒子打死”,提倡不过清明节,以免被影响。但这种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迷信源于内心错误的认知,而不在于特定的时间节点。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明白清明节的意义,祭奠先人和先烈是可以做的事,只要不采取迷信方式就可以。事实上,好多教会同工会在清明节以献花等文明方式祭扫,既表达了对先人的缅怀,又持守了信仰原则。

作为基督徒,过清明节并非不可以,关键在于避免参与任何迷信仪式与活动。如果家人中执意要坚持传统的祭拜形式,可以尝试协商沟通,即使无法达成一致,也明确表达自己的信仰立场,在尽到自己的责任的同时要持守主信仰的原则。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