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拉罕献以撒与天父献独生子

作者: 黄恩伟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4-01 16:58:57
分享与播放

在圣经的记载中,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不仅映照出信仰的深度,更预表了天父为拯救人类而预备的终极救赎——耶稣基督的牺牲。这段记载看似充满戏剧性,却蕴含着跨越千年的启示:真正的信仰,是甘愿放下最宝贵的,只为回应爱的呼召。

一、亚伯拉罕的顺服:爱上帝胜过一切

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呼召是从“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参创12:1)开始的,直到最终要求他献上独生爱子以撒。每一次考验都在挑战亚伯拉罕的“优先级”:你究竟更爱上帝,还是更爱祂给你的祝福?

上帝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创22:2),这句话的份量远超常人想象。以撒不仅是亚伯拉罕年老时奇迹般得来的儿子,更是上帝应许——你的后裔要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创22:17)的承载者。然而,亚伯拉罕没有犹豫,甚至没有一句质问。他清晨起来,备上驴,劈好了燔祭的柴,带着以撒和仆人直奔摩利亚山。(创22:3)

真正的顺服,不是权衡利弊后的妥协,而是全然交托给上帝的信任。亚伯拉罕的行动表明,他相信上帝的应许绝不会落空。即使以撒死了,上帝也必能叫他复活(参来11:19)。这种信心并非盲目,而是建立在与上帝长期同行的经历之上。从离开家乡到等候以撒出生,亚伯拉罕早已知道:上帝的道路虽难测,却永远信实。

二、以撒的顺服:甘心成为祭物的“羔羊”

许多人将目光聚焦于亚伯拉罕的抉择上,却忽略了以撒的顺服。被献祭时,以撒已不是懵懂的孩童,而是一个成年人,因为“童子”的年龄范围可以从儿童到四十岁。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载,此时以撒已25岁(《犹太古史记》卷1第13章227节),所以他能背燔祭的柴上山(参创22:6)。当父亲让他背起沉重的燔祭柴火,他问:“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参创22:7)亚伯拉罕回答:“我儿,上帝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创22:8)这句话的希伯来原文中,“我儿”一词放在句末,仿佛在说:“上帝预备的羔羊,就是你啊!”(创22:8)以撒瞬间明白了真相,但他没有逃跑,而是选择与父亲“二人同行”。犹太传统甚至认为,以撒主动要求父亲捆绑自己,以免因疼痛而挣扎(参《米德拉什》注释)。

以撒的顺服,预表了耶稣的牺牲。正如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参太26:39),以撒也甘愿成为祭坛上的“羔羊”。这对父子的行动揭示了一个真理:爱,不是占有,而是为了对方的好处甘愿舍己。

三、亚伯拉罕与耶稣:两条交织的救赎之路

圣经用“预表”将旧约事件与新约救赎紧密相连。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如同一幅草图,勾勒出耶稣十架牺牲的轮廓:

以撒

耶稣

母亲奇迹地受孕

母亲奇迹地受孕

被父亲带上摩利亚山

被天父差往各各他山

背负燔祭的柴

背负十字架

甘心顺服至死

为世人罪孽舍命

然而,两者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以撒被天使救下,耶稣却真实地死在十字架上。这差异正显明上帝的心意——祂不愿人类以死亡换取救恩,而是亲自成为赎罪的羔羊。

四、信仰的终极启示:献上自己,成为“活祭”

亚伯拉罕通过考验后,上帝重申与他的约:“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参创22:18)。这“后裔”指向耶稣,祂的牺牲使全人类与上帝和好。

今天的我们,如何回应这份爱?

放下“以撒”,献上最爱的。“以撒”可以是我们的事业、关系、安全感,甚至对未来的计划。上帝并非要夺走这些,而是问:“你是否愿意为爱我而放手?”

在顺服中经历上帝的预备。亚伯拉罕说“上帝必自己预备”,最终祂确实赐下一只公羊代替以撒。当我们顺服时,上帝总会开出路,且远超我们的期待。

活出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生命。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这不是悲壮的牺牲,而是与基督联合的喜乐——在祂里面,失去的必得着更丰盛的生命。

五、你的“摩利亚山”在哪里?

上帝对亚伯拉罕的考验发生在一座具体的山,但今日信徒的“摩利亚山”,可能是病床前的祷告、职场中的诚实、婚姻里的忍耐,或对某个人的饶恕。上帝并未要求我们重复献祭的仪式,而是呼召我们:以爱回应爱,以顺服活出信。

耶稣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3)这应许今日依然有效。当我们像亚伯拉罕和以撒一样,将最爱的交托给上帝时,祂必亲自成为我们的力量、安慰和奖赏。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