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人不敢生育?

作者: 朱添瑜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6-26 15:27:32
分享与播放

前天,我和一位失联多年的好姐妹重新取得了联系。这本该是件令人欣喜的事,可当我谈到孩子的时候,她突然长叹一声,语气却充满了无所谓,对我说:“我还没要孩子,也不打算要了。”我听后很是诧异。

在我们这届同学眼中,她是“完美”的存在——丈夫是她的“发小”。两个人婚姻十分幸福,感情也很稳定。她是一家国有航空公司的财务副总监,年薪50万;她丈夫是一家国内很有名的IT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年薪100多万。可他们为什么不要孩子呢?在我印象中,他们两个都非常喜欢小孩子。

我按捺不住好奇心,问她:“你们为什么不要孩子?”她既轻松又无奈地说:“养不起呗。”我听后感觉“下巴”都要掉到地上——她竟然会说养不起孩子!不过听完她的解释,我也沉默了。

“我们这一圈儿人都是年薪百万以上的人,孩子自然要上国际幼儿园,一年光学费就得120万。”我试探着问:“普通幼儿园不行吗?”她立刻反驳:“如果把孩子送到普通的幼儿园,那我们多没面子啊!”

这其实就是问题关键所在:我们究竟是为了孩子好,还是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攀比已经占据了上风?

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现在的社会是“内卷”严重。但细想之下,这种“内卷”何尝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古人早有诗云:“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人心在比较中日渐紧绷,焦虑如影随形,最终只剩下失望与不安,连孕育新生命的勇气都被消磨殆尽.....

我们为什么要比较?不就是想要在比较中,抓住一瞬间的安全感和优越感吗?但这代价却如此沉重。何不翻开圣经?那里明明白白写着:“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篇46:1)

所谓“养不起孩子”,不过是现在人自私的借口而已。究其根本,就是担心有了孩子之后会对自己现有的生活造成冲击——生活质量可能下滑,个人时间会被占用。但若能以信仰的眼光看待,便能超越眼前的得失。既不必为暂时的困境而怨天尤人,也无需着急追求享乐。因为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今生的物质丰俭,自能活得从容自在。

记得儿子生日那天,餐桌上有一盘鸡脆骨,我和他姥姥都舍不得动筷子,全留给了孩子。看着他吃得津津有味的模样,那份满足感至今想起仍会心头发暖。这种纯粹的幸福,远胜过口腹之欲的短暂快感。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空虚与焦虑,往往源于太久不曾体会这种纯粹的、不求回报的爱的喜悦。

当下流行这样一种观念:等条件成熟了再要孩子。但究竟怎样才算“条件成熟”呢?圣经早已给出答案——“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神的旨意从未要求我们必须万事俱备才能养育后代。

“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参诗127:3),这是何等宝贵的恩赐!我们只需怀着信心将这份产业带到主面前——你尽管放心生育,其余的尽可交托给神。我儿子就是最好的见证:他曾经是沉迷网络的叛逆少年,如今不仅学会了包饺子、馄饨、粽子、烧麦,会发面蒸馒头,甚至能自酿美酒。更可贵的是,他变得勤劳能干,懂得把好吃的留给家人,诚实守信,爱护花草动物,保持求知欲,学业也渐入佳境......

说来惭愧,我并未花费太多心力,全赖他姥姥将他引到主面前。许多父母常为教育子女忧心忡忡,其实只要把孩子带到主跟前,祂自会亲自引导。正如经上所记:“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这份应许何等可靠!

想想看:一个生命因你而认识主——虽然你能陪伴的时光有限,但正如大卫将所罗门交托给主,即便离世也能确信主必看顾。更美妙的是,这份信仰将成为家族传承: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带领他的子女认识神。这样的画面,光是想象就感觉很美好。

上周一位来家里干活的师傅愤愤地说:“我这辈子活得像头牛马,绝不让我的孩子重复这样的命运,所以我不要孩子。”这话令人心酸——牛马确实没有自由,但耶稣明明已经赐给我们自由,为何我们仍活在枷锁之中?

自称“牛马”未免太过自轻自贱。看看雅歌中的启示:当新娘担心“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时,新郎却深情地说:“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在神的眼中,每个人的生命都如此珍贵。

要不要孩子,从来不该是权衡经济或面子的功利选择,而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我们常常忘记,真正的富足在于对神的信靠与交托。那位姐妹说“养不起”,缺的不是金钱,而是那份“在神里面的安然”。孩子不是用来装点生活的奢侈品,而是神赐予的生命祝福。

那位自称“牛马”的工人若能认识自己在基督里的尊贵身份,就会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社会地位,而在于爱的传承。当我们放下攀比、卸下忧虑、摆脱自卑,回归信仰的本源时,终将发现:养育子女带来的属天喜乐,远比世俗所谓的“体面”珍贵千万倍。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辽宁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