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名夺利的时代,还需要仆人式领袖吗?

作者: 恩歌
来源:福音时报
2025-07-02 11:20:50
分享与播放
仆人主人

一位牧者在私下的谈话中曾苦笑着说:“现在你要一个信徒去寻求牧者的帮助,第一件事就是先确定这个牧者是不是一个‘正常人’。”他说这话时,并非真的质疑牧者的心理健康,而是无奈指出当下不少教会领袖让人“敬而远之”的处境。有的牧者充满控制欲,要么急于拉人进自己的教会、参加自己的聚会,要么一副“属灵过头”的神秘姿态,使得人们反而难以亲近、无从寻求真实帮助。这位牧者虽然语带夸张,但他的观察令人深思:在今天这个争名夺利、效率优先的时代,我们的牧者,还愿意做“仆人式领袖”吗?

这样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目睹这样的教会悲剧:一些有恩赐、有影响力的领袖,有的因为过度劳累而燃尽,有的因诱惑跌倒,还有一些因缺乏监督而滥权辞职。他们曾高举福音、带动复兴,却没能“善终”。其实,这种情况早在圣经中屡见不鲜。领导学者J·罗伯特·克林顿研究发现,圣经中仅有约30%的领袖“善终”。不再依靠神是导致许多失败的重要因素。那些最有恩赐的人,最容易在后期转向依靠自己,而非继续倚靠神。他总结道:“他们的优势,往往反而成了致命的软肋。”

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越是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丰富经验的领袖,越容易在“专业化”和“事工规模”的追逐中,忽略与神的亲密同行。他们用才干、人脉、策略经营教会,却在灵魂深处慢慢枯竭。而这与耶稣为门徒所树立的仆人式领袖榜样,是何等的不同!

耶稣如何定义“伟大”?

《马可福音》第九章记载,门徒们私下争论“谁为大”。耶稣却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可9:35)。这句话彻底颠覆了门徒对于“伟大”的理解。在他们的认知中,伟大意味着优先地位、权力与荣耀。但耶稣说,真正的伟大,是作众人的仆人。

在世人眼中,“伟大”常常等同于“第一”:拳王阿里在1964年比赛前宣称“我是最伟大的”,靠的是击败对手赢得头衔;政治家说要让国家“再次伟大”,讲的是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而企业界所追求的伟大,则体现在市值、影响力和品牌力上。这一切都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

可是在耶稣的国度里,伟大不是自我膨胀,而是自我舍弃。是为了别人的益处而甘愿下降,是以十字架为道路,以谦卑为标志。这正是“仆人式领袖”的精髓所在。

仆人式领袖的典范:耶稣

耶稣不仅讲论“仆人领导”,更亲自活出来。在马可福音10章42节,耶稣指出:“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可这样。”他继续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可10:43–44)

更震撼的是,他将这教训与十字架连接:“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这是一种彻底颠覆的领导方式——不是站在上面发布命令,而是愿意低下身来、甚至舍命救赎。

在《约翰福音》13章,耶稣做了一件令门徒惊讶的事:为他们洗脚。那是当时最卑微的仆人才能做的工作。但耶稣却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约13:15)主亲手洗净门徒的尘土,也为我们的心灵洗净罪污。洗脚只是表征,他即将上十字架,为世人洗净罪的根源。

这不仅是一次属灵的象征行为,同时也是一种领导模式的宣告:伟大的领导,是服事,是甘愿卑微,是舍己的爱。

“受人服事”到“为人服事”

仆人式领导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妥协、讨好,而是主动的舍己与智慧的服事。使徒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呼吁信徒效法基督:“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腓2:6–7)

这样的领导方式,首先要从内在动机出发:是否愿意为别人永恒的益处而摆上?是否在备讲章、带领会议、设定异象时,不是为了彰显自我,而是出于真诚的爱与服事?

其次,它是具体可见的。例如:一位牧者花时间为讲道祷告、查考经文,这就是在“洗脚”;一位长老默默处理会众中的冲突,这就是在“洗脚”;一位义工每周为儿童主日学备课、准备游戏,这也是“洗脚”。

仆人式领导不是理论,而是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感受到的爱。它是一种属灵的教会文化、一种生命气质,也是一种属灵权柄的来源。

如何在教会中实践仆人式领导?

1.从圣经中不断教导这种领导观

耶稣的榜样不是可选的,而是必须的。教会要有系统地讲解关于仆人领导的经文,鼓励领袖效法基督,不是建立“属灵帝国”,而是愿意为群羊舍命。

2.营造一个“彼此服事”的文化

教会不应只是“讲台文化”,更要成为“洗脚文化”。从台上到台下,每个人都应看自己是仆人——彼此洗脚,而不是彼此竞争、评比。

3.建立健康的监督与问责机制

一个领袖如果独揽大权,最终一定出问题。教会需要有合乎圣经的长老制、多元领导、透明问责,这样才能避免“权力孤岛”。

4.重视品格而非光环

今日的事奉常被恩赐、学历、平台所吸引。但神看重的是内在的品格。领袖若没有谦卑、忍耐、圣洁、祷告的生命,他的“成功”将是沙土上的楼阁。

我们不需要放弃“追求伟大”,但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伟大”。若教会要真正兴旺,就必须恢复“仆人式领导”的荣美。耶稣不是站在高处呼召我们跟随,而是亲自俯身洗脚、舍命到底。

面对一个充满名利诱惑、效率至上的时代,教会更应寻找并栽培那些甘心俯身的领袖——他们不以“仆人”的身份为羞耻,反以耶稣为榜样,甘愿服事到底。

在主的恩典中,我们必须不只传扬十字架的信息,更身体力行地显出十字架的生命。正如主所说:“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可10:43)教会需要这样的人——为主而降卑、为人而服事、为永恒而奔走。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作者系安徽籍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