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教会的服侍过程中,我逐渐开始接触讲道这项服侍。不得不说,讲道确实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也是一件根本无法“伪装”的服侍。因为它不仅要求讲道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对圣经的深刻理解和稳固的神学根基,还需要对当今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一些有神学装备、具备丰富社会学识和社会阅历的人来说,撰写讲章或许相对容易。但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社会阅历较少,甚至没有接受过神学装备的人而言,写讲章实在难如登天。
在服侍中,我发现传道人很容易陷入一种试探:已经疲惫于每周重复写讲章,感到每次写讲章都是对自己的压榨,不知该在讲解中呈现何种新内容。于是,许多传道人开始另辟蹊径寻找捷径 —— 将其他牧者的讲章“翻新”,当作自己的讲稿。
我认识一位东北的传道人,他近年讲道十分频繁,每周都能完成 1-2 篇新讲章。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你的效率这么高呢?”他回答:“其实我用的都是别人的讲章,讲的课程也是书籍上的内容。我只练了一个方法,就是我讲的时候其实只是在读,但我调整语气让别人听不出我是在读别人的讲章。 我这才明白,他的“高效率”源于套用他人讲章和课程。
我也曾尝试这种方法,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每位讲道人都有自己特别的逻辑思维、叙事风格和表达方式,直接套用与自己格格不入。站在讲台上,即便话语从我口中说出,却是别人的口吻与思想。这让我一度陷入迷茫——我所讲的内容与自己的生命割裂,也让信徒感到困惑、无所适从。因此,我开始思考:传道人预备讲章时,究竟该如何看待使用“二手讲章”这种方式?
讲章需要百般熟悉
讲道是一种教导,需要对内容十分熟悉。这需要讲道人亲自构思、琢磨、撰写。若省略这一步骤,直接套用他人讲章,即便能流畅宣读,也会对讲章背后的逻辑、主题和思维感到陌生,导致讲道力度大打折扣。
很多时候,宣读他人讲章时,我们甚至不了解段落间的逻辑衔接,也不知该在何处加重语气或放慢节奏——这些细节源于对讲章的不熟悉。而经过自己仔细的研经和勤恳的祷告打磨的讲章,我们才知道如何用它牧养弟兄姐妹的心灵。因此,使用“二手讲章”会导致对讲稿不熟悉,削弱讲道力度,让听众感到困惑,也削减了讲台的属灵能力。
讲道需要发自生命
正如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所说:“讲道的特征在于必须对着人的心说话。”讲道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对着人的灵魂传讲真理。若习惯使用二手讲章,内容未经自己“深度消化”,就会出现讲道人生命与讲章脱节的现象 —— 因未充分理解经文,无法将所传之道与自身生命 “调和”。若是直接套用他人讲章,更会让听众明显察觉:台上的信息并非从传道人生命中流露。
传道人的生命如何,他所传讲出来的信息就是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讲道是无法欺骗或伪装的服侍。若要我们的讲道有力、真正造就羊群的生命,就必须对经文仔细默想、沉淀、消化,并对照自己的生命悔改、信靠和顺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录下来自己生命当中的顽梗和挣扎,记录下来自己在软弱当中如何经历神的恩典、如何被主扶持。这样的见证是生动的,因为真理不仅是原则性的,更是经历性的——我们不仅要明白真理,更要切身体验真理。而这一点,是我们使用他人讲章无法做到的。
套用他人的讲章,看似是在讲别人的经历,但对听众而言却是非常空洞的,因为它缺乏传道人生命沉淀的活力。因此,预备讲章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肯用心预备讲章的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必然是生硬的;而不祷告的传道人,他所写的讲章也会缺乏能力。
讲章需要切合听众的处境
圣经中先知和使徒的讲道总是切合当时的处境。无论是旧约的以利亚还是新约的保罗,他们在传道的时候都会审时度势。保罗向雅典人传福音时,针对其多神文化;向罗马人传福音时,则关注皇权统治下的信仰问题。
传道人当以将神的道应用于不同群体的生活处境为目标,帮助他们在当下经历中吸收并践行真理。这一点,恰恰是使用他人讲章无法实现的。不同时代、民族、社会背景下,听众的需求各异。
有人推崇马丁・路德的讲稿,但其中的应用仅适用于他的时代。直接套用其讲章,会与今天的听众产生隔阂。即便主耶稣的教导,在解开真理之后,也需要进一步结合 21 世纪听众的生活需求。真理是永恒的,但处境是变化的。如何将真理平衡地应用于当前处境,需要我们洞察、分析信徒的生活,在真理、智慧和爱心中传达信息。
综上,传道人在繁忙的服侍中,确实容易陷入使用“二手讲章”的试探。这看似是省力的捷径,却终究不值得倡导。我们站在讲台上,重要的是将神的道应用在信徒当中,而非敷衍了事地走过场。既然传讲上帝的话语,就必须靠着圣灵的能力,正如一位牧师的提醒:“我们传讲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也必须用背起十字架的方式来传讲!”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