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领导怎么说”“领导是什么意见”“领导说得肯定没错”这类频繁出现在教会中的对话,看似简单的称谓与表述,实则正在悄然侵蚀基督教信仰的本质。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是以真理联结、以爱相聚的属灵团契,其内部关系本应建立在圣经真理与属灵生命之上,而非世俗社会的行政层级系统。即便牧师、长老、执事、小组负责人等职分,因教会管理需要承担一定的行政职责,但将“领导”作为身份标签、用行政权威定义属灵职分和关系,本质上是用世俗权力规则替代信仰原则,既违背了耶稣亲自设立的服侍榜样,更让教会逐渐陷入世俗化、体制化、机构化的困境,使教会失去其独特价值。
一、“为首的,倒要像服侍人的”是主耶稣划定的权柄界限
在世俗治理体系中,“领导”往往与“掌权”“辖制”“层级压制”绑定,奉行“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逻辑,权威的彰显建立在对他人的支配之上,圣经说外邦君王以“恩主”自居,靠地位与权力掌控百姓,但耶稣在路加福音22章25-26节中,明确否定了这种世俗权柄模式,为门徒立下属灵权柄的标准:“外邦人有君王为主治理他们,那掌权管他们的称为恩主。但你们不可这样;你们里头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侍人的。”
这段教导不是简单的“态度要求”,而是对教会属灵权柄的定义:教会中的行政职责,从来不是“领导”身份的资本,而是“服侍”使命的载体。牧者若以“领导”自居,会不自觉地将谦卑的属灵服侍,异化为对信徒的权威掌控,从“为弟兄姐妹洗脚”的服侍者,变成“发号施令”的管理者;从“同走天路的伙伴”,变成“高高在上需要人提包,鞍前马后伺候的人上人”。而信徒若以“领导”看待神的仆人们,也会用层级的世俗眼光削弱“互为肢体”的属灵联结,面对“领导”时敬畏顺从,面对普通同工却轻视忽略,忘记了在基督里“互为肢体、彼此相爱”的真理,这与耶稣在逾越节夜晚为门徒洗脚时所彰显的“服侍型权柄”完全相悖。
二、警惕把教会复制成“企、事业单位的翻版”
教会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属灵团契,而非以行政为核心的世俗机构。上帝设立教会,是要让信徒在真理中彼此建造、在爱中彼此担当,成为世上的光与盐;但“领导”话语的泛滥,正让教会逐渐沦为世俗场所的“复制品”,失去了这份神圣的独特性。
这种“世俗化”的表现清晰可见:在人际关系上,部分信徒对普通同工缺乏基本的尊重与信任,却对“领导”唯命是从;同工提出的建议轻易被否定,“领导”的想法却被奉为圭臬;在生命联结上,“看身份、论地位”的势利眼悄然滋生,有人因是“领导”身边红人而自傲,有人因不受“领导”待见而自卑,生命软弱者在这种层级对比中愈发疏离,感受不到教会的温暖;教会逐渐被行政关系的冰冷与人际关系的功利覆盖,开会时讲“层级汇报”,服侍时讲“领导安排”,沟通时讲“上下级分寸”,完全复制了体制内或企业单位的相处模式。
信徒走进教堂,从来不是为了再经历一次职场中的层级束缚,也不是为了寻找另一个“行政机构”。信徒走进教会,是为了给世俗层级束缚里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的痛苦、疲惫、迷茫的身心灵找一个安息之所,信徒在教会中渴望在真理中得释放、在爱中得安慰、在团契中得接纳。如果教会失去不同人群在基督里平等的“生命联结”,变成“体制翻版”时,便失去了吸引灵魂的力量,也背离了上帝设立教会的初衷,只会让人心生退意。
三、莫让“世俗领导”身份吞噬牧者的属灵呼召
对牧者同工而言,“领导”身份的自我认知,是一份潜在的、致命的属灵试探。上帝对牧者的呼召是“喂养我的羊”(约21:17),是要以真理教导信徒、以爱心关怀信徒、以生命榜样带领信徒,成为属灵路上的引导者与陪伴者;但当牧者习惯以“世俗领导”定位自己时,很容易在权力与地位的诱惑中偏离这份呼召。今天,有一些牧者看重“领导”的身份超过“神仆人”的身份,听主席、会长的称呼比听“某牧师”“某长老”更顺耳,信徒称呼“牧师”“长老”反而不高兴,认为一个传道人没有主席、会长的“头衔”就不够排面!
当牧者习惯以“领导”自居,可能从“专注生命喂养”转向“追求权力掌控”,不再关心信徒的灵命成长,只在意自己的“领导权威”是否被尊重;不再倾听同工的意见,只要求他人对自己“绝对服从”,甚至用行政手段辖制不同声音的同工;不再看重彼此的生命品格,而是沉溺于世俗人际关系里的职业“互捧互吹”;也可能从“践行彼此相爱”转向“陷入追名逐利”,把教会服侍当作“仕途晋升”的路径,计较职位的高低、工资的多少、名声的大小;因担心“权力被削弱”而嫉妒其他同工,因争夺“领导权”而引发教会内部的纷争,让原本合一的教会陷入分裂。
更危险的是,当牧者被“世俗领导”的身份捆绑时,会逐渐忘记自己“属灵牧者”的身份,不再以“是否荣耀上帝”衡量服侍,而是以“是否彰显自己”为目标;不再以“信徒生命是否成长”为标准,而是以“行政工作是否顺利”为导向。这种偏离不仅会让牧者自身信仰陷入试探和危机,更会像“坏树结坏果子”一样,带领教会偏离真理的轨道,让服侍的焦点从“荣耀上帝”彻底转向“彰显自我”。
四、要建立“信仰权威”,而非强化“行政权威”
面对“领导”一词带来的异化,教会的归正之路,不在于否定必要的行政秩序,而在于建立“信仰权威”。我们当高举的,不是“领导的行政权威”,而是“圣经的真理权威”;我们当追求的,不是“世俗的层级秩序”,而是“基督里的生命合一成长”,信徒不会因弟兄姊妹不是“牧师”“长老”就不尊重他们,也不会认为对方是“主席”“会长”就更有权威。
神的仆人们要“信仰权威”,意味着让圣经成为教会一切决策与生活的最高标准。无论是牧者的服侍、信徒的相处,还是教会的管理,都要回归圣经真理,而非“领导的个人意志”;意味着重新定义属灵权柄的本质,牧者的“权柄”,源于对圣经真理的持守与对信徒的爱心服侍,而非行政职位赋予的支配权;意味着恢复“互为肢体”的生命关系,信徒之间不是只有“领导”与“下属”,而是“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彼此尊重、彼此担当、彼此建造。
今天的教会唯有放下“领导”的世俗标签,重拾“服侍”的属灵本质,让教会回归“以真理为根基、以生命为中心”的本质,才能让教会真正成为荣神益人、喂养灵魂的属灵团契,才能让教会在世俗化的浪潮中,持守那份从上帝而来的独特与神圣。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