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至14日,中国和联合国妇女署合作在北京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以“命运与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为主题。
欣喜之余回想起三十年前,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及其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它是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议题国际会议。那次会议聚集了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和专门机构及有关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7万余人,会议重要且人员庞大,在大会场所中为代表们设立了各宗教临时活动场所,本人荣幸地成为临时活动场所中基督教宗教服务者,在大会上为有基督教信仰的代表们服务。
从左数第一位是曹圣洁牧师,第二位是李永红牧师,从右数第一位是高英牧师
30年后的今天全球妇女峰会再次在北京召开,其不同寻常的意义我想它早已超越了一场会议的本身, 而是对过去30年来全球性别平等进程的历史回望与系统的总结。
1995年的大会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宗教信仰与性别平等的价值共鸣获得了全球性的确认与升华,盛会成为了女性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明确将“思想、良心、宗教和信仰自由的权利”纳入妇女赋权的核心内涵,这让我作为宗教界的女性深刻意识到:信仰自由与性别平等并非对立,而是共同支撑女性实现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基石。当189个国家一致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将性别平等从“妇女议题”升华为“人类共同关切”,我们看到了宗教中“众生平等”的核心理念与全球性别平等议程形成了天然的呼应。
在临时活动场所内服务的经历更让我体会到宗教界女性在时代进程中的责任。宗教界妇女与其他界别女性一样,都是社会中的建设者与创造者。大会聚焦的教育、健康、反暴力等有关领域,与宗教服务中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和谐的使命相契合,我们在信仰中传递平等理念,参与慈善公益,让宗教中的向善力量转化为妇女赋能的实际行动。
最难忘的是大会传递的“行动”共识。“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对宗教界人士而言这既是指引也是承诺:我们既要坚守信仰中的平等理念,又要以具体行动打破“宗教界女性边缘化”的印象,通过展现宗教界女性风采的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彰显女性力量,我们唯有将信仰的精神力量融入妇女发展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赋予妇女权利,保障其充分发挥潜力的愿景,在各行各业中贡献巾帼力量。
30年来,北京市基督教界女性教职人员稳步成长起来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们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坚持三自办教的原则,坚持基督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参与教会的牧养事工、引导信徒投身慈善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稳定尽上了应有的职责。期盼众姊妹在今后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都能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书写美丽人生。
(本文作者为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基督教珠市口堂主任牧师李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