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今年刚进入神学院读书的同学和我交通,说他刚进入神学院有些不适应,课程安排的又紧又赶,完全不像是大学的样子,倒像是高中一般。学习时总感觉缺乏思考的空间,大多是被迫地吸收,像是填鸭式的教育。他觉得很迷茫,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学习了。为了帮助这位同学能快速适应神学院,给出以下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教会思考教会堂委班子换届,岂可流于形式?某教会上个星期堂委班子换届,直到换届的前一晚,负责人都没有告诉别人,只对亲近的几位同工提到了这事。在信徒和其他的好多同工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换届就完成了。负责人为什么这样做呢?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目的,要保住自己的位置。
信徒成长基督徒群聊泛滥:警惕属灵错觉,回归真实团契线上群聊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信徒能否坚守信仰初心,不被数量裹挟,不被人情绑架,不流于形式。愿沉迷群聊的弟兄姊妹都能跳出群聊的“属灵迷雾”,清醒认识信仰是与主相连,在精简与专注中找回真实信仰生活,让信仰扎根真理、肢体合一,结出荣神益人的美好果实。
两间乡镇传统教会转型小组:让信仰活起来,让教会成为家
两间乡镇传统教会转型小组:让信仰活起来,让教会成为家

把信仰概念和口号具体化、鲜活化,促进信徒生命建造,得益于该堂开展的小组事工。而之所以有此牧养模式的转变,来自X长老对本堂发展停滞现状的清醒认识。

教会聚餐可以使用预制菜吗?
教会聚餐可以使用预制菜吗?

这段时间,罗永浩与餐饮巨头西贝的论战争议,引起了全网的关注。而这一事件除了涉及商业诚信外,另一个就是这几年争议不断的预制菜问题。有些弟兄姐妹看了相关报道后,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教会在举行爱宴时,是否可以使用预制菜。

我为何重拾笔杆:从心灰意冷到微光重燃
我为何重拾笔杆:从心灰意冷到微光重燃

文字的力量或许和讲道的果效一样微小,但只要心中还有对真理的坚守,对教会的盼望,对初心的执着,还有对永活真神的信心,我便愿意再次拿起笔。不为名利,不为认可,只为那份未曾熄灭的呼召,只为让更多人看见真理:即便前路迷茫,也总有微光,值得我奋力追寻。

仁心济世,福音播辽:司督阁以医传教的辽宁印记(下)
仁心济世,福音播辽:司督阁以医传教的辽宁印记(下)

作为一位基督教传教士、一位医学界的医生,司督阁被誉为“东北西医之父”和“东北现代医学教育之父”,他的名字与中国东北地区现代医疗和医学教育的起源紧密相连,其贡献对当地乃至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今日教会2025.09集锦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今日教会2025.08集锦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日教会2025.07集锦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如何对处于生命末期的人进行临终关怀或重症关怀,让他们能够安然无憾地走完生命旅程?如何对经历至亲分离的家属进行哀伤辅导?这些成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以及基督教界关注的议题。本期“今日教会”选取的数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了上述议题。

今日教会2025.06集锦

服侍,不仅是讲台上的宣讲,也是果盘旁的默默预备;不仅是教会中的热忱,也是职场里的见证。服侍之路并非总是容易——我们会经历无力感,会疑惑界限在哪里,甚至会陷入表演式的试探。真正的服侍扎根于基督的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这份爱。本期“今日教会”的前两个栏目为您呈现数篇“服侍”主题的文章,欢迎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