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在的教会,主日礼拜结束后,主持礼拜的同工都会提醒会众:“如果今天有慕道朋友,或者新来的弟兄姐妹,可以在礼拜结束后留下来,参加我们的咨询或交流。”虽然不同教会有不同的称呼,目的其实都一样,就是帮助慕道友对信仰有进一步的认识,一步步引导他们认识神。这样的做法,我觉得很宝贵,因为它在传递出一个信号,教会关心的是羊群的需要。
孙志蓬弟兄多年来致力于圣乐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写作,编写了《赞美诗(新编)词句浅释》《赞美诗(新编)简介》及《赞美诗(新编)补充本史话资料》,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并著书分享信仰心得与读经体会。本文将走近他在圣乐与文字服侍上的历程与思考。
现实是:若讲道主要面向信徒,可能无法触动来访未信者;若主要面向未信者,可能无法喂养信徒。把握平衡是门难以掌握的艺术。
寒露时节虽显凋零,实则蕴藏深意。兰草渐衰而菊花正艳,荷叶残破却莲藕丰盈。这恰是恩典的奥秘——在看似衰微处孕育丰收。当弟兄姊妹同心合意,便成为这秋日里最辛勤的工人,收获属灵的庄稼。
在基督教会的神学书籍中,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不仅是天主教等教会系统神学的重要基石,更是对人类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如何对处于生命末期的人进行临终关怀或重症关怀,让他们能够安然无憾地走完生命旅程?如何对经历至亲分离的家属进行哀伤辅导?这些成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以及基督教界关注的议题。本期“今日教会”选取的数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了上述议题。
服侍,不仅是讲台上的宣讲,也是果盘旁的默默预备;不仅是教会中的热忱,也是职场里的见证。服侍之路并非总是容易——我们会经历无力感,会疑惑界限在哪里,甚至会陷入表演式的试探。真正的服侍扎根于基督的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活出这份爱。本期“今日教会”的前两个栏目为您呈现数篇“服侍”主题的文章,欢迎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