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周六,一次偶然的走进,让我在一场青年团契中深切体会到:义工服侍的素质,绝非简单的热情与忙碌,而是决定事工能否触及人心的关键。当牧师的证道余音仍在耳边,小组分享环节在举牌同工的温柔指引中开启。我跟随着指引,步入新人的小组。

教会别把同工当“工具”教会本是满有温暖与爱的团契,有时却出现把弟兄姊妹当作“工具”对待的现象。需用时,把他们从“工具箱”中挑选出来,精心包装,置于最显眼的位置,既被众人羡慕,也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牧者身边的红人”;可一旦需求消失,或是对方的“价值”耗尽,曾经如“蜜月期”般的相处便转为冷眼相对。
教会思考当信徒渐渐不来教会,我们如何挽回?教会不仅要传福音,也要做好留住信徒的工作。有时候信徒来了,却因我们事工的疏忽而留不住人,这也是教会需要深刻反思的。这种疏忽可能体现在对信徒个体需求的忽视,比如未能及时关注他们在信仰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或是因教会管理混乱等整体事工的不完善,这些都会导致弟兄姊妹的离开。愿我们能常常自我省察并改正,以建设更美好的教会,牧养好每一位信徒。
南京基督教排头教会举行洗礼与圣餐礼 十三位慕道友受洗归主
南京基督教排头教会举行洗礼与圣餐礼 十三位慕道友受洗归主

10月12日,南京江宁区基督教排头教会在主日礼拜中举行了洗礼仪式,为10位姐妹和3位弟兄施行点水礼。洗礼结束后,教会随即进行了圣餐礼。

教堂大门常闭,是否妥当?
教堂大门常闭,是否妥当?

不论如何,教会都不能给人一种拒之门外的感觉,要让人愿意来并且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教会能从细节处传递出接纳与关怀,就能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让教会的空间充满人情味,让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心灵的慰藉,更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归属感,从而愿意将这里当作心灵的港湾,乐于再次光临并积极参与教会的各项活动。

这些基督徒如何看极端女权主义?
这些基督徒如何看极端女权主义?

这几天极端女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种思潮又与基督信仰存在着明显隔阂,那么这几位基督徒又是如何看待极端女权的现象呢?

蜜柚香中的墓碑
蜜柚香中的墓碑

从三代无房到安居乐业,祖墓见证了文枫后裔的奋斗与传承。如今,文枫家族近二百人,早已告别“三代无房”的艰辛,在信仰与奋斗中枝繁叶茂。葫芦山上的祖墓静静守望,左右两棵柏树一年一年长高,如同林文枫子孙后代像柏树一样茁壮成长,仿佛先人的祝福仍萦绕山间,天马山云雾似先人低语:愿百世其昌,主恩长存。

今日教会2025.10集锦

教牧同工的服侍,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教会的真实光影。“观察与亲历”栏目的故事,不仅讲述个体的经历,更映照着今日教会的处境——从城市到乡镇,从传统到转型,从孤独的坚守到群体的更新,每一条服侍的路上,都有挣扎、等待与恩典。

今日教会2025.09集锦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今日教会2025.08集锦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今日教会2025.07集锦

如何正确面对死亡?如何对处于生命末期的人进行临终关怀或重症关怀,让他们能够安然无憾地走完生命旅程?如何对经历至亲分离的家属进行哀伤辅导?这些成为越来越多爱心人士以及基督教界关注的议题。本期“今日教会”选取的数篇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了上述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