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可以一年起,人数可以十年增,奉献可以百倍翻,然而“同心”二字的厚度,却未必同步增长。一些传道人和信徒都感慨并且盼望:“同心合意,兴旺主工”,但是现实和真正做到确实挺难的。同心合意的标准就是同天父和耶稣基督的心和意,在这个目标之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同心合意。
11月23日,宝鸡曙光教会举办了第十九届感恩节崇拜聚会。易莲梅长老以“不可忘记神恩典的记号”为题证道,弟兄姊妹们以赞美、诗朗诵的形式向神献上敬拜。
11月20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简称世基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在中国杭州开幕。
参加过许多次祷告会,我发现,我们的祷告常常偏向“祈求”。祈求并没有错,神也邀请我们这样做。但“感恩”却很容易被挤到边缘。其实,感恩理应在我们的祷告生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满怀喜乐的感谢,会加深我们对神当下看顾的信心,也扩展我们对他依靠的心,我们越感恩,就越知道依靠的是谁。
在国内很多人的印象中,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后,教会似乎就完全掌控了欧洲的政治、法律与教育等领域,实现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覆盖,异教信仰几乎失去了生存空间。然而历史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基督教在官方层面成为主流,许多欧洲人在皈依基督信仰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大量民间迷信与传统习俗。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0月24日至28日,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简称世基联)第六届信仰与教制世界大会在埃及瓦迪艾尔纳特伦举行,主题为“现在可见的合一何去何从?”本期“今日教会”第一个栏目汇总了数篇关于此次大会的报道,供读者了解大会信息。
教牧同工的服侍,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教会的真实光影。“观察与亲历”栏目的故事,不仅讲述个体的经历,更映照着今日教会的处境——从城市到乡镇,从传统到转型,从孤独的坚守到群体的更新,每一条服侍的路上,都有挣扎、等待与恩典。
丰富的网络属灵资源给信徒带来了便利,却也让人心容易漂泊。地方教会或许平凡,却承载着神对祂儿女的心意——在这里,信徒学习委身,恢复敬拜的圣洁,彼此守望,共同成长。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资源与选择,而是回到家园般的教会,在那里扎根,在那里更新。本期“今日教会”前两个栏目选取的文章为您展现本地教会的宝贵之处,而我们作为信徒,参与和委身本地教会极其重要。
本期“今日教会”聚焦“牧养年轻信徒,扶持年轻同工”这一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观察与亲历”与“思考与建议”两个栏目的文章深入分析了如何实现对年轻信徒的深度牧养,培养新一代同工,实现信仰的代际传承与教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