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星式传销悲剧反思:树立合宜的金钱观
1994年出生,23岁的李文星在找工作的时候,被非法传销组织骗到天津静海。两个月后,他的尸体在一个水坑里被发现。这一件事震惊全国。8月7日又有媒体曝出,另一个25岁的年轻人因为身陷传销骗局生病被拖延救治而失去生命。有人形容“传销”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毒瘤。以前这个毒瘤毒害并禁锢的是人们的思想,现在它连人们的性命都要野蛮掠取了。到底他们有什么魔力,让那么多受过教育的人们心甘情愿被洗脑?他们又有什么阴谋,让不小心落入陷阱的人们丧失反抗能力。
一个叫慕容雪村的作家,7年多前隐姓埋名,潜入那个为人所闻却不为人熟知的狂热且扭曲的地下传销世界,在那里呆了23天。2010年1月22日,他借口要回家拿手机,顺利逃离。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本书《中国,少了一味药》。在这本中他总结:所有传销者都有相同的特点:缺乏常识,没有起码的辨识能力;急功近利,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他们无知、轻信、狂热、固执,只盯着不切实际的目标,却看不见近在眉睫的事实。
在这段总结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当传销者竭尽全力以欺骗、洗脑、控制他人人身自由为手段进行猖獗的财富掠夺时,他们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亲情,不在乎友情,不在乎爱情,不在乎生命。他们唯一的追逐目标是钱。
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又是属于谁的?财富的终极主权者是谁?圣经有一卷书中明确的提及了金钱观,即十二小先知书之一的《哈该书》。哈该书2章8节:“万军之耶和华说:‘银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在这节经文中,金钱被明确提及并显示了财富的主权者是上帝。
诗篇50篇9-12:“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也不从你圈内取山羊。因为树林中的百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飞鸟我都知道;野地的走兽也都属我。我若是饥饿,我不用告诉你,因为世界和其中所充满的都是我的。”
从万物中辨识出上帝意志,物质财富起这样的作用:使生命和文化存在,并得到保障和发展。这就是说,它们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它们应该是道德的质料,应该使人类的生活道路变得轻松。
金钱与财物这这些东西原则上是好的。上帝喜悦人亲手做正经事,去创造财富,并帮助他人。上帝会给人恩赐,同时他也时不时地给人机会来彰显上帝的荣耀,见证自己爱上帝的心。如约翰一书3章17节:“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如果上帝为我们送来财富,那么他一定送来穷人来帮我们处置财富。
塞缪尔·维拉德写到:“富裕不是上帝喜爱的证据,贫穷也不是他的愤怒和恨恶的证据。”塞缪尔·海尔荣说许多蒙上帝“所爱的仆人确实感受了贫穷的痛楚,相反,即使最邪恶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却有很大一份产业。”理查德·巴克斯特下结论说:“没有人因为缺钱而被关在教会门外,贫穷也不是基督徒的眼中钉,空洞的心会成为人的拦阻,空的钱包则不会。他的恩典国度更经常地与遭到轻视的贫穷连在一起,而非与财富和荣誉连在一起。”他写道:“贫穷也会带来试探。......因为即使穷人也可能因贪爱从未得到过的富足而原形毕露;他们也可能因贪爱世俗、企图获取他们在世上从未得到的财产而灭亡。”
贫穷本身并非值得称赞,然有时贫穷是敬虔人杯中的份,可以成为属灵的赐福。有纪律、努力工作的生活方式虽然贫穷仍是一种美德。
财富是上帝的恩赐。挣钱并不是罪恶,所以无需充满罪恶感,因为挣钱是管家职责的一部分。基督徒可以为自己做事,包括挣钱,如以弗所书4:28经上记着说:“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做正经事,就可有余分给那缺少的人。”工作伦理包含了勤奋与节俭,以及创造财富。但这些作为必须要与上帝的荣耀没有抵触,且要顺服上帝之下。
过度贪恋财富则是有极大危险的。提摩太前书6:10“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威廉·铂金斯说:“追求富裕对灵魂得救是一种伤害。”他在另一处说的更直率:“我们来想一想犹大是怎么背叛主的:他想要发财。”理查德·格里纳姆指出:“与生活在贫乏中相比,生活在属世的富足中信仰要困难得多。”
清教徒详细阐述财富的危险并剖析了金钱危险的理由。
首先,人有以金钱取代上帝作为终极目标的倾向。世上的财物“是设在上帝和我们之间的幔子,他们使我们瞩目于他们,不能透过他们看见上帝”。 就像作家慕容雪村所总结中的在传销者的眼中,“除了钱什么都不在乎。”
其次,财富是危险的,因为它帮助人们依赖自我,而非依靠上帝。理查德·巴克斯特支持这种看法:“当人们在今世富足时,他们的心思随着产业的增加而自高自大,这样当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时,他们几乎很难相信他们病了。”约翰·罗宾逊说:“从富人的自傲中冒出对他人的蔑视,尤其是对穷人。”就好像那些对着服务生大声叱喝的食客一样。
再者,获取财富占用了一个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妨碍他追求属灵上的敬虔及其对他人的道德关注。并且财富的危险还在于,它会产生一种无法满足的胃口。金钱在无度对其克制之时像个不守信用的小丑,又像让人变的贪得无厌的吸毒者。
既然金钱如此危险,那么人不就应该避之犹恐不及吗?
财富无道德上的好坏。托马斯·亚当斯告诫他所在城市的会众:“我们教导你们不要丢掉钱袋,而要丢掉贪婪。”解除财富所带来罪恶的药方,是避免盲目追逐财富。避免金钱所带来危险的方法是理顺事务的先后顺序。如巴克斯特所言:“在贸易、农业生产或其他有所收益的行业中,我们常常称赞一个致富的人,说他们有效地利用了时间;但如果天堂及上帝的交通契合就在面前,生命充满神圣的力量和安慰,死后并将有喜乐和盼望,我们该如何满心欢喜地用时间来换取这些啊!”
在面对财富的数目与用途之时“多少钱才够呢?”,“拿钱去做什么呢?”
如果中道是目标,那么就要防止极端。其一是贪财。其二是奢侈。
清教徒找到了活的合乎中道的三个关键。
首先是知足。让我们的心对我们所拥有的的知足。
其次是为自己设置限制。有能力自愿为个人花哨和嗜好设置限制。清楚什么是“想要”与“需要”。“要判别财物是必要的和足够的,不能靠贪婪之人不知足的喜好,而是靠另两件事:智慧敬虔之人的判断,以及清醒节俭之人的榜样。”
再者是正确看待财富和产业。属灵和永恒的事物比暂时的物质事物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
箴言30:7-9亚古珥的祷告:“我求你两件事,在我未死之先,不要不赐给我:求你使虚假和谎言远离我;使我也不贫穷,也不富足,赐给我需用的饮食。恐怕我饱足不认你说:‘耶和华是谁呢?’又恐怕我贫穷就偷窃,以致亵渎我上帝的名。”
金钱的主要用途是为社会中的每个人谋福利,而非为恰巧掌控金钱的那个人谋取个人欢愉。
犹如那些将金钱投入环保事业的人们一样,他们的工作就好像是一个拓荒者在沙漠上植树造林。他们似乎是在做一件只有亏损可言的事情,但当绿洲形成时,惠及的是之后的人。当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自己的时候,他们带来的则是后来之人的生之希望。
又好像这个社会中的某些创业者一样,创业者整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满足对金钱的欲望。第二类是为了一种使命和理想。所以当谋取私利的时候,创业者制作游戏软件,建立形形色色的不良网站,开办网吧,将孩子们引入一个吃人的黑暗世界。那些为了使命和理想的人创办了季风书店、先锋书店,将孩子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对于金钱用途我们需要深思:“属世的人用于体贴肉体得那些东西,上帝的孩子们(子民)留心它们的属灵用途。”“财富可以让我们能救助有需求的弟兄们,并促进为教会和国家而做的善功。”“金钱为了荣耀上帝并使他人收益而存在。”“我们在工作上越勤奋追求,我们就越有能力向穷人和忧郁的人行善。”
人类是上帝的管家,管理上帝托付给他们的财物。《哈该书》2:8节明确告诉我们:从终极意义上来说,金钱是属于上帝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在上帝之下拥有产业,他是所有者、统治者和施恩者,所以我们必须将财产先给上帝。”
清楚认识到上帝能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谨记财富可能带来的危险;持守合乎中道的财富理念;视上帝为财产的终极所有者,且明白金钱为社会性的财物。
(本文作者系神学院在校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