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基督教爱国人士张子宜墓被列为陕西文物保护单位 回顾其传奇一生

晚年张子宜(摄于1962年)
晚年张子宜(摄于1962年)

日前,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被誉为“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先行者”的大慈善家张子宜墓。

张子宜,1881年5月24日生,陕西省兴平市人。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近现代民主革命先驱,革命家、教育家、实业家、慈善家,宗教界著名爱国人士,杰出的基督教爱国主义者,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先行者。

张子宜从小家境贫寒,15岁时父亲去世,便辍学进县城打工,白天工作,夜间学习。1904年,他在兴平县基督教堂结识了英国传教士,受其影响,接受基督教信仰,成为了一名基督徒。

1907年,他加入同盟会,开始积极投身革命,同时开设启蒙育幼小学,帮助贫穷孩子免费读书,还应邀到西安协助张渊主持西安中等实业学堂(西北大学前身学校之一)。1912年,张子宜与张渊等人创办西安精业染织股份有限公司,并请西北大学教授冯光裕为职工教授语文知识。次年,张子宜等创办西安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并创立教会小学。

1916年,因反对袁世凯复辟,他被逮捕入狱,在狱中,他依靠圣经度过那段艰难时光,痛苦中,他在上帝面前立誓:“如我罪应被斩,请上帝救我灵魂;万一生还,终身愿为上帝所用。”后来,他重获自由,成为被捕的三十人当中唯一获释的人。

这段经历对他后来全面投身慈善事业影响巨大。1922年,他创办西安孤儿教养院。教养院创办初期仅有孤儿20余人,据《西安孤儿教养院第十二周年纪念报告书》,到1934年10月人数便已达到708人。1947年,又成立职业班,招收本院小学部学生,学期三年,除讲授一般中学课程外,又教给各种生产技术。

在张子宜一视同仁的收容原则之下,西安市孤儿教养院逐渐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救助和教养贫困儿童人数最多的孤儿院。据1948年的不完全统计,经西安孤儿教养院救助和教养的儿童不仅人数众多,达14000余名,籍贯更遍及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辽宁、湖南、甘肃、安徽、湖北、江苏、四川等省份,孤儿院学生最多时达1000人以上。

且教养院成果丰硕:孤儿院先后留院306人;升学者462名,除285人在初高中、大学继续深造以外,其他人进入音乐、水利、神学、师范、商业、护士、军校等专科学校;就业者共计3633名,涵盖农、工、商、教育、医药、军事、政界、邮政、电政、铁道等领域。

作为民国三大孤儿院之一、西安孤儿教养院的创办者,张子宜的办学理念和成就受到宋美龄的高度评价,被于右任称为"陕西慈善第一人"。张子宜创办孤儿院,历时二十九年,几乎倾尽家产,但是救活了上万名饥饿儿童。新中国成立后,张子宜仍任院长,共主持孤儿教养院四十三年。因此被誉为“陕西现代慈善事业奠基者”“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先行者”。

除慈善事业外,张子宜积极修建教堂,努力发展教会事业。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反洋教运动日趋激烈,各地教会纷纷成立独立于外国教会机构之外的自立教,1913年,张子宜牧师与三原浸礼会刘丹芝牧师、户县协同会王树棠牧师、西安基督教青年会聂梦九董事长及总干事张亚雄等,与西安市几十位信徒发起成立了“西安中华基督教自立会”,为陕西基督教生存和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他所强调的独立自主和自办教会的原则与1950年中国基督教发起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的原则一脉相承,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1918年,张子宜牧师经手在现西安市新城区区委所在地购地,着手修建西安中华基督教自立会西新街礼拜堂和一些附属房屋。这个礼拜堂在1921年得到基督将军冯玉祥捐助而扩建。

1919年,他又修建了今存于西安市南新街集贤巷甲字一号的南新街礼拜堂,当时大约能容纳500多信徒做礼拜。该堂结构简单,但中西合璧,很有韵味,是现存于西安市民国时期中国人自己修建的最大教堂。改革开放后,这里还曾作过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陕西基督教协会的会所及西安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西安市基督教协会的会所,为西安乃至陕西基督教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它依然继续为方圆数公里的广大信徒服务,并且被西安市文物局列为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张子宜连续当选为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12月13日,张子宜在西安市东三路家中无疾而终,享年84岁。两天之后,西安市人民政府将其公葬于西安市南郊三兆公墓特干区。1977年3月,张子宜的家属征得西安市政府的同意,将张子宜迁葬到他的故里——兴平市南韩村。

2013年5月2日,张子宜牧师墓被兴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本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后,陕西省文物局表示,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标志,建立记录档案,确定专人负责管理,使张子宜墓等文物得以更好保护,让中华民族优秀慈善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