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天国福音 医各样病症——记江苏太仓惠中医院的四位传教士院长
主耶稣的使徒马太在其福音书中,对耶稣在世的三年事工做了精准的概括,说“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 (太9:35 )基督教新教自1882年由上海传入太仓后,也是遵循着主耶稣的脚踪行,传天国福音,建立教会,大力兴办各项慈善事业,如学校、报社、医院等,以让人的灵魂和身体都能够得着益处。
美国安息浸礼会自1888年,由在上海传教的台佛斯牧师传入太仓后,也非常重视慈善事工的开展,分别于1902年创办了戒烟所和教会小学,1906年又创办了惠中医院。安息浸礼会在太仓所创办的各项慈善事工中,尤以惠中医院最为出名,时间最长,影响力也最大。惠中医院在当时虽不及位于苏州市区的博习医院,但在太仓地区却首屈一指,为该地区最早的西医院,比1923年由金叔琴创办的第二家西医院—太仓私立医院早了足足17年。
惠中医院自创立之日起,到1952年1月21日由政府接管为止,大概经历了四位院长,分别是台佛斯、柏佩兰、康克兰和方甘。他们都是外国人,为美国安息浸礼会的传教士,懂医术,利用自己的专长,在太仓行医传教。正是他们前赴后续的努力,使惠中医院逐渐发展壮大,普惠众生,成为了一方的祝福。
惠中医院的创办者—台佛斯牧师
台佛斯牧师于1880年被美国安息浸礼会差派到上海传教,1888年进入太仓浏河地区传教,租用浏河河南街王福林房屋一间作为传教站,行医传教,由于医术精湛,名声大振。后,在本地信徒滕少堂的帮助下,购买房屋一间,为乡民治病就难,医务大盛。经过几年的努力后,于1906年通过太仓同知傅振海的批准,在台佛史牧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创办惠中医院。
关于惠中医院开办的时间、地点、原因、规模、经费来源等,我们可以通过台佛斯牧师写给同知傅振海的呈请信中略知一二:
美国安息会医院、教堂请保护示
为晓谕事照,得天地生人,中外一家,华洋一理。试观真神十诫,与中国圣贤之道,帝王之治,无有歧异。
兹据大美国安息会教士台弗史来署面称,适在浏河镇十九都下七图按价买华民范阿福荒地一块,计五亩一分六厘,盖造房屋,设立医院、教堂,欲以惠此中国。择于正月十八日开工。虽前此行医传教多年,然犹恐无知乡民及流氓、地棍滋事阻扰,有碍工作,恳请出示保护等情。署厅准此合行示禁。仰该图地保、圩长及诸色人等遵照,不准前去滋闹阻扰。如有敢故违者,责成该图地保随时扭解来厅,以凭严办。本分州言出法随,绝不稍贷。
特示 州同 傅振海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惠中医院的扩建者—柏佩兰医生
1908年,安息浸礼会差派柏佩兰女士进入浏河行医传教,接续台佛史牧师的工作,柏佩兰女士是台佛史的女儿,擅长医术,由于当时西医较少,又由于医术精湛,所以业务越来越好,医院逐渐发展壮大。柏佩兰女士在浏河虽然主持教堂和医院的工作,但主要的精力则是放在医务和教会小学方面,特别是医务方面,传教讲经的工作则交给董晋宏先生负责。
1921年,对惠中医院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这一年柏佩兰女士连同其他同仁,在浏河浏南又购置了一些土地,扩建医院,这时医院的土地面积增加至9900多平米。院舍为两层楼房,柏佩兰小姐为院长,有美籍助珍医生一人。周日至周五,行医问诊,周六则举行小型礼拜活动。1921年,齐卢战争殃及太仓,柏佩兰女士被迫离开惠中医院。
表1 外国护士在惠中医院前留影(图片来自:《尘封的记忆:太仓老照片》)
惠中医院的重建者—康克兰医生
1924年发生的齐卢战争,使惠中医院二十年累积成的基业毁于一旦。战后,美籍传教士康克兰被安息日浸礼会派往太仓浏河,重建被毁的惠中医院和教堂。康克兰女士到达浏河后,在原废墟中重建惠中医院,建成三层西式小楼,作为医院的主体建筑,康克兰任院长。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施,尤其以肺科治疗为特色,吸引了浏河周边宝山、嘉定一带人士前来求助。
重建后的惠中医院,软硬件设施较以往更上了一个台阶,平安运作了约10年。然而,在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又一次殃及太仓,医院又在战火中变为废墟一片,医务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康克兰女士又重新被派往浏河,承担主持医院的重建工作。
在美国差会的帮助支持下,康克兰女士依靠当时医院董事会朱恺俦、吴琢之、吴仲裔、赵锡廷等人的扶持,开始募资重建惠中医院。重建后的惠中医院,共造房屋30间,面积1410平米,其中病房6间,床位26张。设西医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每年门诊量7000多人次,住院达500多人次。主要医疗设施有30毫米x光机一台、显微镜一架等。
最后一位传教士院长—方甘少校
1947年,康克兰女士病逝于上海,结束了一生的劳苦,安息主怀。紧接着,安息日浸礼会差派美籍传教士、原海军少校军医方甘来太仓浏河接续康克兰女士的工作,负责惠中医院及教堂事务,任惠中医院董事会会长,赵锡庭为名誉会长,董事会成员包括朱恺俦、吴琢之、吴仲裔等。这些董事会成员,都是当地人,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威望,拥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惠中医院运作至1949年解放前夕,已拥有医师5人,其中美籍医生2人,护士3人,职工5人,床位30张。医院主要以肺科为主,占床位18张。整座医院较以往又有所扩大,土地面积增加至15亩,建筑面积2800平米,年门诊量8000多人次,住院600多人次。硬件上也增加了汽车、摩托车、柴油发电机等。
表 2 1952年接收惠中医院医务人员在惠中医院前合影(图片来自:《尘封的记忆:太仓老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开始由中国人潘伟湛主持,负责日常事务。1952年1月21日值得铭记,此时惠中医院正式由政府接管,更名为太仓浏河人民医院。1906年至1952年,近半个世纪时间,在4位传教士院长带领下,前赴后续,使惠中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治病救人,普惠众生,成为一方的祝福。继往开来,我们应当继续发扬他们“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太仓大地上做光做盐,荣神益人。
主要参考资料:
1.娄东文化丛书第一辑:《古港浏河》,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太仓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
2.政协太仓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太仓文史》,第十辑。
3.龚乃光主编,《太仓县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