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版

1859年至1949年的石码基督教会及其华人传教士

闽南的石码是现在的福建省龙海市所在地,以前为闽南内地最重要商埠,“外通厦门,仅平稳水程六十里,西达漳城,只浅水港路三十里,西北溪溯流长泰、龙岩,直上汀州,东南至海澄,连南溪之浮宫、白水营。在交通未便,轮舶未通时代,既成四通八达,为港汊溪流之中点,商人称便之区。况水有轮船汽船之疾驰,陆上有厦漳铁路自嵩屿至江东桥,一衣带水而石码在望”,这里“出产以米(漳码之米运出供应厦泉潮汕甚多)、菓、杉、竹、红糖为大宗,应各附近之需,兼供台湾南洋之求。其余物产,几乎应有尽有”,是闽南内地的第五要口。二百多年前,厦门的基督徒来到这里传播福音,这里也成为内陆最早接受福音的地区之一。

十八世纪,闽南地区主要有美国归正教、英国伦敦公会和英国长老会三个基督教传教机构,基督教传入“厦门美国归正教(荷兰)为开路先锋”,但是进入闽南内地传教则由英国长老会为先导。1851年在石码地区,支持和反对太平天国的两派民众之间发生了冲突,教会“曾有一段时期遭受到太平天国起义军的影响而遭受损失”。

“白水营为漳辖南溪重镇。居海澄、漳浦等县,出入厦门要口,福音之欲入南溪内地,必由是处”。1854年,宾为霖牧师“偕同厦门新街堂会友林德全到漳州南溪之白水营广为布道”。 

传教工作在内地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在石码遇到的挫败。最初在漳浦白水营的传教工作获得了成功。白水营位于厦门西南约20英里处,只有约5000居民,并不是一个大镇,却是个商业中心。它位于山谷中,四周有一些农业村落。在镇上每隔三天就有一次集市,吸引了许多来自周边地区的人们。虽然归正会传教士曾来这里走访过几次,但首先给当地人留下持久印象的是英国长老会的宾为霖牧师。

1.png

宾为霖牧师

1853年秋,宾为霖在归正会叶汉章(又名叶冠贤 平和县芦溪人)等的陪同下走访了白水营。次年1月,他们又一次来到这里,便一直住在这个小镇。每逢集日,上千人来这里做买卖,他们向其中的一些人讲道;还到周边为数众多而且人口密集的小村子里讲道。每到之处,都受到友好地接待,并认真地听他们讲道。1854年5月17日,一个由五位成员组成的教会在白水营正式成立,归属于英国长老会。

2.png 

叶汉章牧师(又名叶冠贤  平和县芦溪人) 

不久,白水营会友中“有到石码经商者,乘机布道於石码,得多人嘉纳,厦门教会闻之,而遣派传道前往诲训”,民众聆听福音的渴望相当强烈,传教人员日夜不停地为他们讲道;兄弟们轮流布道,有时经过三、四天连续讲道之后,他们累垮了,回来的时候声音几乎都哑了。归正会传教士们继续在内地进行更加直接的传教活动。归正会在内地一直都是为英国长老会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1854年底,罗罩牧师(又名嘉渔,金门县人)和打马字决定派两位有文化的信徒去石码,在那里,来自白水营附近的中国基督徒已经开展了一些福音传道的工作”。

3.png

罗罩牧师(又名嘉渔  金门县人)

4.png

打马字牧师

第一次施洗仪式是1855年1月举行的,当时打马字和英国长老会的约翰斯顿一起来到石码,对那些希望受洗的人进行考查,传教士用心判断有哪些人真正获得了精神的重生。到年底前,共为27人举行了施洗仪式,其中22人是成年人,1859年在打马字牧师主政的石码堂会成立,教会还拥有两个传教分站。在石码大港墘(溪仔边,现觧放西路)“以屋购至王姓”的“旧式翻筑厨耐堂”作为礼拜堂,在这里,人们每天甚至是每时每刻都有讲道、学习圣经、祈祷和礼拜。罗嘉渔和打马字时常去看望石码的福音传道者们,给他们建议并鼓励他们的工作。  

1963年“归正公会属下共有三个教会” 石码教堂也成为闽南地区继厦门新街堂、竹树堂后的第三个教堂 ,“此外,归正公会还有五个传教所” ,“位于内陆的漳州传教站所由石码教会负责监督” 。石码堂成立时会友己达88人,1872年石码教会聘立龙溪本地人的张有利(另名张益三)为牧师(1872年2月14日甴打字马和叶汉章等牧师齐集石码堂会按立),“是为闽南内地教会首先设立之牧师”。

   5.jpg

6.jpg

石码大港墘(溪仔边)的石码最早的礼拜堂(内外景)

可是在张有利“就任12年后,1882年因丧子失志酗酒被教会除名”,教会面临没有牧师的局面。

9.png

石码礼拜堂第二任牧师林文曲

张牧退职后,公会派同安人林文曲(字致贤,1887年6月22日按立牧师)继任石码堂会牧师,“传道薪俸仍由英美两公会供给”,为了加强闽南基督教会间的管理,根据漳泉总会要求,把闽南的传教站所分为四个区:厦门、同安等为第一区,泉州、南安等为第二区,安溪、永春等为第三区,石码、漳州、天宝、山城、龙山、小溪、南胜、坂仔、侯山等为第四区,浦邑、东山等为第五区。

1883年平和五寨井仔尾、前坂和南胜墟三个传教站合并成立井南堂会,1893年林文曲“忠勇有为,开疆拓土”到新“建立殿宇”井南堂会任牧师。一八九四年再聘郭雅笔(字子颖,1894年2月8日按立牧师)为牧师,一八九八年冬郭雅笔应闽南圣道书院聘任讲席, 后入安息日会。

10.png

1900年1月,光绪廿五年冬,石码堂聘洪克昌为牧师,“牧师老成持重,年将不惑,前主任美公会寻源道院,旋因寻源道院合於英公会之迴澜,以廻澜附设之中学,移设於寻源,而为寻源中学,君执寻源教鞭十余年,所造人材,满佈闽南”,1900年10月10日按立牧师。任职三十年如一日,“鞠躬尽悴,忠诚厥职,会友日增数易”,1928年在他手下落成一座雄伟壮观的新的石码基督教礼拜堂,他尽心服侍该教会的会众,并得到了大大的祝福。他“亲渡南洋募集巨欵,创设民力学校,身任义务校长廿余年,规模雄壮”的基督教学校。

11.png 雄伟壮观的新的石码基督教礼拜堂

 12.png

刊于归正教《The Intelligencer Leader》报的“离开世俗生活的洪克昌牧师”纪念文章

洪克昌牧师于1928年6月8日因病在石码逝世,安归天囯,享年74岁。

13.png

石码教会会正保夏礼牧师(前右)和接任石码堂会欧阳侯牧师(前左)合影

一九二九春,欧阳侯(别号 景东)继任为本堂牧师,会友人数年增,一九三六年春于园仔头设讲道所,长老陈元福之志愿负责。礼拜堂创办“以罗马字为课本勉人读经,以认识主为目的的”的教会短期学校,让学员“由字母而升入真道” ,教会重视福音文宣工作,创办《石码堂会徵信录》。

14.png

15.png

16.png

1936年《通问报》第46期的石码教会短期学校报道

 17.png

石码礼拜堂会友庆祝1940年元旦合影1

1945年闽南大会教育协会任命欧侯阳为闽南神学院董事,汪祯祥先生与刚从华北神学院毕业的吴乃文一道主持石码堂教务工作,1945-1946年吴乃文后在厦门灌口教会牧职一年后又回石码堂任职至石码觧放。

 18.png

曾与其他主內肢体于1926年共同创办厦门曽厝垵礼拜堂旳蔡振勲传道,抗战爆发转到平和文峰任传道,平和临近解放,文峰礼拜堂基督徒逐日减少,此时蔡振勲也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1948年春,经卓全成先生介绍,携续弦林清洁从平和到石码教堂与吴乃文牧师共同事侍奉石码教会,吴乃文牧师安排蔡家人入住新大巷5号。其间蔡家生活主要来源,除石码教会给予薪俸及子女抚养外,卓全成先生每月固定寄人民币拾元生活费资助至寿终。年已近百岁的1968年3月19日蔡振勲在石码逝世,享年94岁。其夫人林清洁经常组织信徒在新大巷5号自家聚会礼拜,每逢的圣诞活动,她就把自种的葡萄,每人分一粒,作为送给信徒的圣诞礼物!

在张有利之后的1859年至1949年(建国前)的90年间,先后在石码教会主持教务的华人传教士(或牧师)有林文曲、郭雅笔、洪克昌、欧阳侯、吴乃文、蔡振勲等,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主要参考书目:《闽南基督教大议会年录》、《美国归正教在厦门》等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福音时报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tougao@fuyinshidai.com)、电话(010 - 5601 0819或025-87770337)或微信(fuyin20062019)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更多版权声明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