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鼓楼堂
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吴山东南脚下的打铜巷,坐落着一座雄伟的中国宫殿式教堂。她就是著名的杭州鼓楼堂。
鼓楼堂原建于1885年,由美国北长老会所建。1931年,教会决定重建新堂,并由宣教士万克礼筹集资金。他委托浣沙路泗水芳桥附近营造厂的李协昌负责施工建设,并建有附属于教会的社会服务机构“益民社”。由于教堂就在南宋古迹鼓楼附近,因此得名“鼓楼堂“。其建筑面积达1535平方米,共有两层,而在教堂南侧则有一栋三层的附属建筑,为开展团契活动、举行事工会议的场所。
与民国时期很多教堂一样,鼓楼堂走的也是本色化风格,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根据记载她的外形“是一座飞檐翘角的建筑,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筒瓦,混凝土框架结构,青砖实砌墙,四壁置有大幅钢窗。整体建筑气势雄伟,在当时称为城南独一无二的重檐歇山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物。”而教堂内部顶面为宫廷彩绘雕花图案,讲台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感谢耶和华恩赐生命水,讴歌弥赛亚声动浙江潮”的对联。根据一般说法,对联的作者是冯玉祥手下大将,教会著名人士张之江所作。
鼓楼堂的首任华人牧师为叶运隆,在他牧养下教会事工得到发展。然好景不长,几年后抗日战争爆发,教堂及“益民社”均被日寇强占。抗战胜利后,鼓楼堂恢复,由耿子华任牧师,随着教务发展信徒的增多。鼓楼堂在中山南路望江门设立布道所一处。50年代,布道所停办,益民社的房屋改由上城区卫生部门使用。1958年,全国教会开始联合礼拜,附近一些小教堂合并进入鼓楼堂,因此教堂也成为杭州教会较大的堂会之一。文革爆发后,鼓楼堂停止礼拜活动,教堂被永新杂货店占为仓库。
1979年,中国教会迎来新生,一些沿海城市的教堂陆续开放,而杭州教会也不例外。9月23日,鼓楼堂举行复会后的第一场礼拜,为杭州第一座恢复活动的教堂。鼓楼堂复会后,不但信徒日益增加,事工逐步完善,同时也担负起对外友好交流的功用。据堂史记载:“1983年11月18日,美国南北长老会联合会主席泰勒尔(taylor)等一行4人来本堂参观。1988年,11月15日,亚洲基督教议会访华团一行8人,由总干事朴圣隆带领前来本堂参观等。”鼓楼堂也成为杭州市内,一座在国内外都颇具影响的教堂。
1998年,随着城市发展需要,杭州要建设高架桥,于是鼓楼堂原址被拆除,易地重建。新建后的鼓楼堂是一座框架结构,高五层,建筑面积达3478平方米,拥有1200个标准座位、各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礼拜堂。东靠中河高架路、东南为胡雪岩故居,南迎中山路与江路相交处的“鼓楼”(旧名朝天门),北倚清河坊历史街区。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